少司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章,穿越明朝当皇帝,少司寇,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兵部尚书张凤翔这时候站了出来:“陛下,臣亦认为,襄城伯所言不妥当,闯贼本就已毁过我大明祖宗陵寝,如此血仇,陛下岂能认贼为君!别说归附,如今这闯贼连被我大明招抚都不可能,不然陛下就是对不起大明的列祖列宗!臣建议,我们可派使臣联络建奴,联合建奴先剿灭闯贼,再驱赶建奴出关,实行联虏平寇的策略。”</p>
联虏平寇?</p>
朱由检没想到张凤翔会提出这么个建言,居然要自己联合建奴灭李自成。</p>
在这个时代,李自成算家贼,而建奴算外寇,而且外寇明显实力更强。</p>
按照后世的抗日战争经验,明显在这个时候是要安内必先攘外。</p>
但因为儒家思想的局限性,这个时代的人民族意识不强,更多的是忠君思想,如明朝灭亡元朝时很多士大夫会为元朝尽忠一样,这个时代的很多士大夫没有觉得被胡虏统治有什么不好。</p>
所以,张凤翔才会很自然提出了“联虏平寇”的策略。</p>
但朱由检才不会傻到学把自己的力量用在消灭李自成等农民军身上,那样他将来拿什么抵抗建奴?</p>
“首先,联虏平寇是不行的,朕已经不只一次说过,我大明真正的强敌不是李自成而是建奴!诸位难道亡了金灭北宋之事,金国明明是最大威胁,北宋偏偏联合金灭辽,却不是帮助辽抵抗金国,结果被金一举占领京师。”</p>
朱由检说了一句。</p>
“可陛下,如今大明最大的威胁不是建奴,而是闯贼,闯贼已建国大顺,麾下雄兵数十万,占据北方半壁江山,而建奴不过依旧盘踞在关外不毛之地,难以吞并我汉室江山。”</p>
张凤翔说了一句。</p>
“估计宋室君臣当时也是如你这么想的。”</p>
朱由检回了一句,又道:“这件事不必再议,李自成的招降之事不必理会,朕既不纳土归降也不去帝号称臣,天下正朔还是朕,他李自成依旧是贼,只有朕招降贼的道理,没有朕向贼投降的道理!除非朕真的被他李自成把刀架在了脖子上,而你们都没了血性!”</p>
朱由检说着又道:“至于建奴是不是最大威胁,以朕看,三个月后便见分晓。”</p>
“陛下放心,除非臣等皆战死,否则臣等绝不让君父受辱!”</p>
周遇吉回了一句。</p>
蒋德璟则回道:“陛下圣明!臣生是大明之臣,死是大明之鬼!宁可站着死,也绝不降贼求生!”</p>
李国祯和张凤翔也回了一句“遵旨”但没再说别的话。</p>
而朱由检点了点头,又道:“兵马加紧训练,粮草加紧蓄积,军械加紧制造,无论抗贼还是抗虏,都是要战场拼杀的!从现在起,上至朕这位君王,下至庶民,无论男女,皆需参加军事训练,建立民兵制,近卫军训练结束后,以各屯堡为单位开展民兵训练,中央处设立总训练部民兵司!”</p>
“臣等遵旨!”</p>
众臣再次回了一句。</p>
“散朝!”</p>
......</p>
辽东。</p>
山海关。</p>
吴三桂看着多尔衮的来使洪承畴和自己舅舅祖大寿的来信,问道:“摄政王真说大清将来取了天下,会封吴某为王?”</p>
“没错,有摄政王的亲笔手书为证,平西王难道还不相信吗?”</p>
洪承畴问道。</p>
吴三桂哼了一声,顿时大喝一声:“来人,把这个背负大明、投靠建奴的奸臣拿下!”</p>
顿时,吴三桂的两家丁就站了出来:“是!”</p>
“且慢!”</p>
洪承畴忙一摆手:“平西王真欲为大明尽忠乎?然不知大明已气数将尽,明皇崇祯最后一支嫡系早已和孙传庭一起埋在潼关,而李自成不过流贼顽寇耳,我大清大兵入关后,其必为我大清所灭,到时候天下就剩平西王与我大清,难道平西王真以为能与我大清决一雌雄?!”</p>
吴三桂把圣旨拿了出来,递给洪承畴:“此乃我大明皇帝陛下给本王下的谕旨,你自己看看吧,陛下不但封本王为平西王,允许本王永镇辽东,还要求本王不得降建奴,且说若降建奴,必杀我吴家满门!”</p>
(/50220/50220446/1072368.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