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月傲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二章:代行命令,抗日之铁血使命,沧月傲天,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计划制定的还是不错的,如果按照卫戍司令部的突围计划实施的话,城里的部队至少能突围出去三分之二,但怎么现在变成这样一个烂摊子了!”</p>
李国耀摇了摇头说道:“再好的计划那也只是计划而已,没有人实施它就是废纸一张!”</p>
关于这事儿李国耀心里还是非常清楚地,卫戍司令部突围计划的基本精神是大部由正面突围,一部随司令部由下关渡江,计划还是制定的很不错的,因为现在日军忙着攻占南京城,各部队之间存在诸多缝隙,中国军队完全可以通过这些缝隙顺利突围。</p>
但在书面命令分发后,唐生智又下达了口头指示,规定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及教导总队等南京守军中的中央嫡系部队,叮嘱他们“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向滁州集结”。这就大大降低了命令的严肃性,也为不执行命令制造了借口,以致计划中规定的由正面突围的部队,除广东部队第66军及第83军之大部按命令实施突围外,其余各军、师均未按命令执行。</p>
有口头指示为依据的部队,必然一起拥向敌人尚未到达的下关,以便迅速、安全地渡江北撤;许多未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因发现友军撤退而撤退。虽接到命令而并不知道撤退计划详情的旅、团长们也都认为上级既然要军队撤退,在下关必然已准备好大量渡江工具,因而亦皆拥向下关。</p>
自行决定由下关渡江的军、师长大多未按命令规定的时间开始撤退,而是在散会后立即部署部队撤退。有的单位在接到命令前即已撤走,如卫戍司令部第2军团负责固守乌龙山要塞以掩护其他部队撤退和突围,应最后撤退,但徐源泉于12日下午即率其第41师和第48师从周家沙和黄泥荡码头乘坐其预先控制于该处的民船最早渡至江北,经安徽去江西整顿。乌龙山要塞部队在徐源泉部撤走后,也于当晚毁炮撤去江北。</p>
有的将领只向所属部队打撤退电话,或回去安排一下撤退事宜就脱离部队,先行到达下关,随同卫戍司令部及第36师乘渡船先到江北。</p>
如第71军军长王敬久、该军第87师师长沈发藻等根本未回指挥所;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回到富贵山地下室指挥所后告知幕僚撤退任务,即留参谋长邱清泉处理文件等,自己单独先去下关;其第2旅旅长胡启儒得知撤退消息较早,不等会议结束,即以奉命去下关与第36师联系为由,电话通知其第3团团长代行旅长职责,独自先去下关。</p>
由于城中各部队多沿中山路向下关撤退,而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经堵塞,仅中间一门可以通行,各部争先抡过,互不相让,不少人因挤倒而被踩死。</p>
如教导总队第1旅第2团团长谢承瑞,在光华门阵地上曾英勇地抗击日军多次冲击,却在挹江门门洞内被拥挤的人群踩死。</p>
有的将领,如第83军第156师师长李江见城门无法挤过,就从门东侧用绑腿布悬吊下城出走。</p>
下关情况更为混乱,各部队均已失去掌握,各自争先抢渡。由于船少人多,有的船因超载而沉没。大部官兵无船可乘,纷纷拆取门板等物制造木筏渡江,其中有些人因水势汹涌、不善驾驭而丧生。</p>
有鉴于此,李国耀决定自己代行卫戍司令长官的权力,指挥各军、师突围。</p>
随后李国耀看了看马德胜说道:“老马,你现在立即恢复卫戍司令部与各军师之间的通讯,然后逐一打电话通知他们有序撤退!”</p>
“按照卫戍司令部的突围计划实施吗?”</p>
“不,命令叶肇的第66军、邓龙光的第83军由太平门向东经岔路口、仙鹤门、东流镇、汤山突围而至宁国地区,其余部队由今晚十二点开始陆续撤出南京城,向下关方向集结。”</p>
“是!”</p>
…..</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