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sping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章,穿越1966,gaosping,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培军培田跟琼姑姑家的二哥说话,培华跟大哥说话。</p>
琼姑姑家的大哥叫张泰和,二哥叫张泰平,应该是泰字辈,这个时候的人取名字还是按照老一辈传下来的族谱取名字的,不过估计已经有很多改名了,像什么卫红了,卫东了,文革了,非常有时代特色。</p>
琼姑姑家是地主成分,家里孩子又多,生活很是拮据,培茵看两个哥哥的衣服就能看出来,都是大人的衣服改小的,二哥的衣服明显的比大哥哥的衣服破旧,现在物资匮乏,一件衣服都是家里老大穿了再给下面的弟弟妹妹们穿。</p>
泰和表哥除了面有菜色,看起来还是一个美少年,说话也挺斯文,听自己爹爹说,这琼姑姑当年跟自己一起在省城读的高中,要不是因为二奶奶不想自己闺女跑那么远去京城上大学,应该是跟自己爹爹一起去京城读大学的,回来后没几年就嫁了人家,嫁人的时候还没有解放,张家在当地也是大户。</p>
张家姑父是家里的长子,当地给家里的长子娶媳妇是很讲究的,都说一个女人能影响家里的三代人,这长媳影响的就是长子长孙甚至是长重孙,所以张家当年给自家长子娶媳妇那是探访了很多人家,最后选了琼姑姑。</p>
琼姑姑知书识礼不说,因为家里是长女,而且家里就俩闺女,可是被二爷爷二奶奶当半个儿子养大的,性格开朗豁达,不说是有远见卓识,最起码有省城求学的经历就比一般的女孩子看的长远。</p>
当年张家为了求取琼姑姑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谁知道成亲没多久就解放了,家里的家产被充公不说因为琼姑姑的两个小叔子看事情不好带着一部分家产跑路去了香港,地主成分又有海外关系的琼姑姑一家一直就是大会小会上的常客。</p>
自那以后,二奶奶的心就一直没有放下来,大闺女家成了这样,孩子受罪最难受的还是当娘的,听奶奶有次跟娘说起来,有一次二奶奶跟生产队请假去看琼姑姑,回来后哭了一宿,第二天背着家里的那点子粮食又走了三十多里地去了琼姑姑家,后来二奶奶跟奶奶说,琼姑姑家已经断了顿了,因为成分不好,生产队不给提前支粮食,家里几个孩子饿的躺在炕上,老三泰年那会已经饿的不会说话了。</p>
琼姑姑家所在的村庄是个公社驻地,而且是个先进典型公社,不像沈家村,因为村里的几位老人家坐镇约束,村里的青壮年都是踏踏实实的下地干活劳动,所以虽然物资匮乏,沈家村的整体生活水平还是挺不错的,最起码吃的粮食能比别的地方多些。</p>
琼姑姑的村子只是来一些表面文章,什么学雷锋运动先进典型了,学大寨先进典型了,周围几十里地的地方都去他们村参观,你想啊,这精力都用在描眉画粉上了,谁还有心思去踏踏实实的干活呀,所以到了年底下分的粮食都不多。</p>
二奶奶背去的粮食不说救活了张家的几个孩子,也是差不多了,听奶奶说二奶奶还偷着卖了当年张家下聘的时候琼姑姑留在娘家的几样金首饰,买了一些粮食,也不敢一下子都拿到琼姑姑家,跟琼姑姑说好了多长时间让家里的孩子跑一趟来拿,这才帮着琼姑姑家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p>
培华跟泰和在说着去年大串联的事情。</p>
培华说:“我跟着我们村的那几个到了县里,看着挺乱的就回来了,我们村支书家的田爱国跟着县里高中的去了京城。”</p>
泰和说:“我是跟着我们公社的队伍去的,我们到了市里,跟一些别的队伍交流了一下就回来了,我们公社没有去京城的。”</p>
说完这些,泰和看了看炕桌另一边嘻嘻哈哈说笑的几个弟弟妹妹,低声跟培华说:“培华,你说这样的串联有意义吗?”</p>
培华也抬头看了看,低下头小声的说:“泰和,以后带着弟弟妹妹们好好跟着琼姑姑干活挣公分好好过日子,能少参加就少参加,谁都说不好以后会怎样,咱们不去做那出头的,可是也别落在人后被人诟病,当作落后的典型。”</p>
泰和说:“我也这么想的,我陪着我爷爷经历了很多,我觉得没什么意义,可是我又说不好怎样才是有意义的事情,我想找大舅说说话,我娘说大舅是从京城下来的,可是他的眼界在那里,应该能给我解解惑。”</p>
培华说:“要不吃完饭咱们把我爹请到这屋咱们俩听听我爹是什么意见。”</p>
泰和说:“好。”</p>
吃过饭,沈父带着培华跟泰和来到东厢房,培茵闭眼养神,耳朵且支棱着准备听听自己爹是怎样说的。</p>
泰和说:“大舅,我现在想不通这样整天是为什么,我娘说让我跟你说说话,请你给我解解惑。”</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