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泛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一章 藤篾编织 指尖艺术,我开酒店只是副业,水水泛泛,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武重义交给西丽婉娜的第一件设计稿,是一把方凳。藤篾还没到真的这几天,武重义就安排了工人先用竹篾制作了一把样品出来,而且把整个工艺流程都教给了她。
其间,陈乾还问过武重义,为什么他在越南从不外传的独门技术,愿意交给这个刚认识几天的夏国妇女。
武崇义的回答却让他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我们越南人比较慵懒。就算交给他们,或许到最后产品的质量还是达不到我的要求。所以与其那样,不如让他们就还是做原来的东西吧。
但我从西丽婉娜做的家具上,看到了一种传承的力量。所以我觉得如果把这个技术传给她的话,不仅能够让她摆脱贫困,或许以后我还能在夏国,多一个好的供货商。”
西丽婉娜这几天的表现,也没有辜负武重义对她的期望。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向工人学习。
他们之间虽然语言不通,但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何延偶尔过来帮忙翻译。整个工艺已经被她学习的差不多了,只差材料到场以后便可以尝试进行样品的制作。
藤篾的在夏国的历史由来已久,而且还是一种奇特的生产乃至战争器材。《三国志》有关于“藤甲军”的记载,所谓“藤甲”即用藤条编织的战衣,“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
往昔边境的明光、界头、古永一带的许多道路逢江遇河之外,均沿用古代的藤桥。这种以藤条牵引编制的便桥状如网槽,风雨飘摇而历久不朽,人行其上,晃晃悠悠,坐桥似的。
也许是因为藤条在滇省的大量利用,古代滇省的一些地名用字也以“藤越”、“藤川”等较为多见,并有因“盛产藤条得名”的记载,那“藤”字直到明末清初才雅化并规范为“腾”。
材料到场后,西丽婉娜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尝试。
藤篾家具工艺中最基础的工序是剖篾子。西丽婉娜先将送来的藤条,用刀去掉藤条表皮上的节疤,放在水中浸泡。浸泡过后捞起来,用刀把篾皮起下来,一根藤条起3至4条,再用快刀细细的刮,直到厚薄相匀。
只见
她下刀如有神,让在旁边观看的众人都不觉啧啧称奇。
“厚薄均匀,宽窄一致,而且这一米多的藤条,她一刀下去中间不断还能如此连贯,没有几十年的工夫,是做不出来这种活的。”武重义这个行家夸赞道。
听到夸赞的她并没有在意,只是继续手上的工作。将已经晒干的实心竹,按照五重艺设计的尺寸裁好,需要弯曲的便用火烤之后弯曲固定起来。
半个小时不到,凳子的框架便被她制作了出来。检查完没有问题之后,他便把这个框架拿给众人查看。
公孙昊接过框架,参照武重义的设计图,用尺子量了量。“嗯,尺寸已经很精确了。看来我们的样品有希望啊。”他发自内心的称赞道。
其他的人也都拿过来上手看了看,都点头表示满意。
听到众人的夸赞,她之前有些拘谨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微笑。然后怯生生的说道:“没问题的话我就继续了。”说罢她便开始凳子面的编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