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秀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一章? 涌动【第一更!求全订!求月票!】,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俊秀才,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时已经到了七月的中下旬。
各地洪涝灾害仍旧在肆虐之中。
虽然四川境内已经渡过了危机,但是湖北、湖南等省还在挣扎着。
山东这样的黄河入海省份,也正在遭受第一轮的洪水冲击。
在送了漕运总督林镇远、北方水师总督张公栗上了船之后,熊渠卫大将军李南渊已经率领一万熊渠卫,奔赴了山东,就近的维持秩序。
朝廷诸公给他发来的第二道指令便是,一切有可能的暴动都要提前消灭,不能有半点动荡。
山东本来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地方,前朝的第一个反抗暴政的起义军,便是出自于山东,在太祖平定山东的时候,这里大大小小义军上百股。
这些年山东还算是比较风调雨顺,可忽然遭遇这样的灾害,如果被有心人利用,怕也是很麻烦。
消灭危难于无形,才是朝廷诸公最希望的。
这也是他们派李南渊过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不仅仅只是为了林镇远和张公栗。
多亏江南现在还很稳。
江南总督刘仁怀又用了去年的那一招。
他拿着一千万石的粮食,兑换了整整五千万石的麸糠,发往了附近的各个省份灾区。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了朝廷态度的不同。
之前发给东北防线的,可全都是大米和小麦,没有掺杂半点麸糠。
而给救济灾民的,却要麸糠和粮食混合。
这是一种很现实的做法,更是一种无奈之举。
要是粮食足够,谁不愿意全给大家吃大米小麦啊?
偏偏现在灾害那么多,如果不节省点用的话,以后再来一趟、两趟、三趟这样的事情,恐怕大康就得烽烟四起了。
刘仁怀从一开始其实不大喜欢这样的“粮食换麸糠”的做法。
可蝗灾之后的大雪灾,又要出一大笔粮食的时候,之前的做法便让刘仁怀感到庆幸不已。
如今又是比蝗灾和雪灾更大的洪水灾害,刘仁怀更是感谢老天,幸好没有之前那么的铺张。
否则的话,现在哪怕是江南都拿不出什么粮食了。
裕王世子殿下的这个方法,从道德上来说还无法评定,不过从实际效果来说,却是最为恰当的了。
也不仅仅是刘仁怀。
聪明人的想法都是一样。
南宫忌上奏,恳请从现在就开始把秋粮发放给西北和北方防线,让他们心头安稳。
今年因为修建水利、加强了灌溉,京畿地区已经获得了大丰收,正在陆陆续续的收割呢。
虽然粮仓里面的存粮很少了,但等到这两个月粮食收入进来之后,还是能供应很长一段时间的。
戴罪立功办事儿的南宫忌和王飞腾两人,又在宫里召开了户部官员的会议,让他们开始用仓库里剩余的粮食,去兑换商人们手里的麸糠。
其实商人们的麸糠也是从老百姓手里收来的。
老百姓们倒是很高兴,以前根本算不上钱的麸糠,现在居然还能卖出价格了。
这些麸糠兑换下来,还得给湖南和湖北送过去。
本来很熟悉两湖区域的太子如今被召回来了,新派去的监督官员又要重新适应,朝中大臣还有点担心,他们能不能迅速的处理情况呢!
……
景和帝现在还躺在床上,不过他的精神恢复了很多。
这两天晚上,他最宠爱的李淑仪和王昭媛两个妃子,都跑来挨着他睡。
虽然是睡素瞌睡,但这样的陪伴却很有效果,至少是有安神的效果。
朝中大事,这几天都是曹仪等人商量着处理,最后只不过是每天下午时分,来给皇帝汇报一番便足够。
但景和帝也要看一些奏章,了解一下救灾的具体进展。
如今他便是在看西南总督葛松道的奏折。
此时,赵寿悄悄的走了进来。
好一会儿过后,景和帝放下奏折,才看到了他。
“哦,回来啦?”景和帝道,“怎么样,铭淇带了什么回来?念妤开心吗?”
“回禀圣上,裕王世子殿下带了四只食铁兽回来,无论大小都显得憨态可掬,长乐公主一看就很喜欢。”赵寿道,“不过世子殿下说了,还得多训练一阵子,让它们脱了野性,才能和长乐公主一起玩儿。”
“嗯,这也是对的,可别伤害到了念妤。”景和帝微微颌首。
他旋即看到赵寿一脸欲言又止的样子,便道“他是不是又干了什么荒唐事?”
“不,不,没有。”
赵寿赶紧摇手,然后一咬牙,跪了下来道“只不过老奴请殿下说了一点对于当下……当下事件的处理办法。”
景和帝眉头一皱,有心要发怒,可忽然瞧到跪着的老太监那花白的头发,心下里莫名的一软。
“赵寿啊,你可是知道,太祖有过严令,宦官干预朝政,任何人都能斩之无罪?”景和帝幽幽的说道。
“陛下……”
赵寿俯首到地,“老奴从来不敢对朝政多言,可这是皇家的家事儿啊!关系到您和太子,老奴就算是万死,也想要消解一下您的忧愁烦恼!”
提到了“太子”两个字,景和帝不觉烦躁起来,“有什么好说的?难道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能什么罪责都没有吗?做梦!他必然会受罚!!”
赵寿不敢说话。
等到景和帝发泄了一阵,他才怒气未消的道“那你倒是说说,铭淇说了什么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