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0 且别离,竞月贻香,长桴,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话说皇帝的十一皇子恒王素来心怀叵测,若说恒王领兵造反,倒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就在几个月前,这位恒王分明已经命丧于龙洞山毕府之中,而且还是由谢贻香和先竞月二人参与结案,这才坐实了毕府里的死者便是恒王。可是已经去世的恒王又怎会死而复生,在江南之地造反作乱?
那陆将军不禁叹了口气,苦笑道:“眼下朝廷极力遮掩此事,所以西北一带皆不知情。既然周师爷一时说漏了嘴,那末将倒也不必隐瞒两位。”
说来此事倒有些复杂,原来两个月前,负责毕府命案的常大人向朝廷禀告恒王的死讯,并且将凶手毕长啸押解回金陵。皇帝哀痛之余,下令举国发丧,又削去毕长啸“郑国公”的爵位,将其贬为庶人。待到恒王的讣告发出,以宁丞相为首的朝中百官早已按捺不住,纷纷上书弹劾,要肃清恒王遗留下来的各方势力。对此皇帝不但部准奏,更将恒王麾下的几员大将尽数撤职,让皇长子亲自前往江浙接管海防,竟是要将恒王原来的军权转交给皇长子。
谁知皇长子还未从金陵动身,恒王却突然死而复生,出现在了江浙驻地。据恒王所说,数月前他率军出海偷袭倭寇巢穴,不料却在海上迷路,漂流了数月才得以平安归来。所以从头到尾,他根本就没去过蜀地的龙洞山毕府,更不知道死在毕府里的“恒王”究竟从何而来。而江浙驻军本就对毕府命案的真相存疑,一直不肯相信恒王已死,如今见到这位从海上归来的恒王,连忙确认了他的身份,乃是真金白银、货真价实的恒王。
如此一来,整个朝局可谓乱作一团。这边恒王的讣告刚出,那边恒王就活蹦乱跳地死而复生,就连肃清恒王余孽的宁丞相和接手恒王军权的皇长子两人,一时间也成了无头苍蝇,不知应当如何是好。最后还是皇帝心狠手辣,朱批十个大字:“恒王已薨,诛杀冒名贼子”,竟是不认这位从海上归来的恒王。眼见皇帝如此手段,原本追随恒王的各方势力索性便来了个鱼死网破,效仿宋太祖的陈桥兵变,在江浙驻地给恒王黄袍加身,追随恒王揭竿而起。
至于驻守在玉门关的陆将军等将领,也是刚接到这个消息不久。要知道自本朝开国以来,皇帝鸟尽弓藏,相继诛杀大半功臣,就连大将军谢封轩的兵权也被撤去,尽数交给了几个皇子。当中除在江浙沿海抵御倭寇的恒王,还有驻守在西北的泰王,再加上于漠北对抗前朝异族的颐王和赵王,几乎统领了本朝军马的十之七八,又被世人称为“四王将兵”。所以眼下恒王造反,关键便要看另外三位皇子的反应;倘若这四王齐反,恐怕本朝的江山顷刻间便会彻底覆灭。
幸好驻守西北的这位七皇子泰王是皇帝最信任的一个皇子,泰王对皇帝也是忠心耿耿,所以皇帝第一时间便令泰王率领驻守在兰州卫的二十万大军回师中原,开往汉口一带待命。同时又将各地零星的兵力征集起来,驻守于湖州、宣城、铜陵三地,防止恒王的叛军北上。而兰州卫的军马这一回师,西北的防御工事便只在玉门关和嘉峪关这两道防线,所以谢贻香等人当日前往陆将军的营帐,看到众将领在军帐中推演沙盘,便是为了预判所有的变数,提前做好准备。
听完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谢贻香和先竞月二人面面相觑,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日在龙洞山毕府,面对毕府里这桩错综复杂的命案,谢贻香也不是没怀疑过恒王尸身的真假,但后来在那个神秘小道士得一子的指点下,众人为求自保,到底还是坐实了“恒王已死”这一结论。如果当时能够查明死者并非恒王,又或者以“死者身份不明”坚持不肯结案,也不会引出后面这一连串的事,更不会生出江南的这一场叛乱。
然而再转念一想,命丧于毕府的那个假恒王,身形样貌竟能与恒王如此相似,而且还有恒王麾下“大漠狂风”萨礼合萨将军一路同行,亲口证实死者便是恒王,可见此事早有预谋。再加上朝廷的讣告刚一发出,真正的恒王立刻便在江浙驻地现身,整件事显而易见,分明就是恒王自己设下的局。其目的便是要给自己找到一个造反的理由,同时也将手下的军士和支持他的各方势力逼上绝路,不等不登上恒王这一条造反的贼船。
所以无论当日毕府里的众人是否坐实“恒王已死”这一结论,恒王既已设下假死之局,可见造反的决心已定,起兵不过是迟早的事。想通了其中关键,谢贻香心中虽然懊恼,但也不似方才那般自责,忍不住说道:“本朝开创不过十多年光景,百姓刚从前朝异族的暴虐中解脱出来,正是人心思定之际。恒王的军力再强,也强不过人心,到头来只会是自取灭亡。”
然而先竞月却有些坐立不安,想不到因为在峨眉山七里坪的一番驻足,居然被牵扯进“恶人磨”商不弃和“撕脸魔”宁萃二人的赌约当中,还随商不弃一路前来了这西北的玉门关,错过了恒王造反这件大事。当下他略一沉吟,便说道:“既然‘玉门走尸’一案告破,我这便要赶去江南。”
听到这话,谢贻香也动了归心,要随师兄同回金陵,但商不弃却哪里肯依?仅凭他孤身一人,又怎是宁萃的对手?他不敢去打先竞月的注意,只得以言语套闹谢贻香,说道:“谢贻香,当年轰动金陵的‘撕脸魔’一案乃是由主办,也因为此案升职成刑捕房捕头。可是此案真正的元凶,至今依然逍遥法外,而且此刻就在这玉门关外,难道竟打算不闻不问?所谓‘在其位、谋其政’,眼下恒王造反,自有朝廷的兵将应对,不过是刑捕房里区区一个捕头,放着凶手不抓,回金陵瞎掺和什么?”
商不弃这番话倒也在理,谢贻香犹豫半响,竟有些被他说动。先竞月知道谢贻香的心思,当即说道:“毕府命案,我皆牵连在内。如今皇帝不肯承认恒王的身份,毕府命案自然是维持原判,所以不可能责罚主审的常大人,更不可能责罚我。但眼下最好不要回金陵,一来明哲保身,二来免得有人借此事做文章,将火烧到爹身上。”
听先竞月的言下之意,分明是同意谢贻香和自己继续去缉拿宁萃,商不弃惊喜之下,连忙又劝了谢贻香几句。最后谢贻香终于下定决心,和师兄暂且分别,随商不弃西出玉门关,沿路追赶宁萃乘坐的马车。待到与陆将军等人一一告别后,先竞月便一路将两人送出玉门关,临别时又再三叮嘱谢贻香,说道:“我在峨眉山上见过宁萃,论功力和她只在伯仲间,再加上的‘融香诀’,自可轻松胜她,却要提防她暗箭伤人。若是寻不到宁萃踪迹,便需立即折返,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莫要急于一时。”
要知道先竞月的话本就不多,有时一整天也说不上一句话;即便开口,也是言简意赅。此刻他一口气说出这许多话,倒是有些反常,显然是因为恒王的事心乱如麻。谢贻香脑海里也尽是恒王死而复生一事,再加上临别时的离愁,一时也没在意。当下她和商不弃清点好行礼,跨上陆将军所赠的军马,虽然有些依依不舍,终于还是挥鞭策马,沿官道往西北方向而去。
待到谢贻香和商不弃的身影消失在尘沙当中,先竞月这才转身入关,孤身前往街上那间杂货铺,却是要找亲军都尉府安插在此地的校尉李刘氏,用亲军都尉府的飞鸽传书向皇帝述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