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是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61 斯摩棱斯克会战,18世纪全面战争,吐槽是福,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斯摩棱斯克的战场上,炮火隆隆,仿佛永远不会停歇一般,趴在野外防御工事中的尼古拉斯,看到自己的一名下属匆忙跑了过来,在隆隆作响的火炮声中,扯着嗓子高喊道
“长官!
俄国人又上来了!
弟兄们快要顶不住了!
他们人太多了!”
“顶不住也要顶!
防线的崩溃绝不能从我们这一段开始,后面的罗马近卫军指挥官都在看着呢,一旦我们先崩溃,大家应该都知道会有什么下场!
不想死的,就给我钉在胸垒后面!”
尼古拉斯少校面色冰冷的下令道。
“长官,不是弟兄们不卖命,我们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弟兄倒下了,继续打下去,不用罗马近卫军处决,我们也全都得葬送在这里啊!”
“死在这里,总比被当作逃兵抓起来处决要强,难道你就没有家人了么?
别忘了,李维大帝是怎么处理那些逃兵家属的!
比起一死了之的我们,后方的亲眷只会更加痛苦!
放心,我亲自带着我的警卫上前线,和大家一起战斗!”
说完后,尼古拉斯不管那个哭成泪人,跪在地上的上尉,开始召集自己身边所剩不多的人员。
包括后勤文员在内,全都要拿起武器,一起冲锋!
尼古拉斯如此卖命,不光是因为罗马近卫军对逃兵的处罚机制,最重要的是作为中层军官的他,已经得到消息,俄罗斯帝国在整个战局中,完全处于下风!
甚至不得不用坚壁清野来阻挡罗马近卫军的推进!
正因如此,他们普鲁士仆从军守卫的这道缺口,才会遭到蜂拥而来的俄军冲击。
实际上,这些进攻的俄军,绝大多数都是前线后撤的部队,他们执行的任务更像是一种收尾。
最大可能杀伤俄军有生力量的收尾战斗!
临行前,尼古拉斯将自己的心腹副官留了下来,看着对方的眼睛叮嘱道“你站在这里,密切关注其他营头的抵抗,一旦我们的友军放弃了他们防守的那段防线,立刻通知所有部队撤退!
记住,罗马近卫军只会惩罚第一批撤退的逃兵,这也是我们活下去的唯一办法。”
说完,尼古拉斯带着最后的人冲上战场。
上了前线后,他看到的是一群半数连火枪都没有配备的俄国乞丐兵。
他们身形干瘦,全身只有一层破旧的棉袄,跟他们自己身上穿的保暖衣物根本没有可比性。
手里的武器更是参差不齐,甚至还能看到木凳!
这一直乞丐兵,连国内的民兵部队装备都不如,然而,尼古拉斯很清楚,他们是俄罗斯帝国的正规军!
看上去狼狈只不过是因为这些人不久前从前线败退罢了!
为了生存,这些营养不良的俄国兵口里高喊着‘乌拉’,完全不进行火枪对射,以大无畏的精神在几百米外就发起冲锋!
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拥有更完善武器装备的普鲁士仆从军,被打的节节败退。
尼古拉斯听着随处可见的‘乌拉’,本能的生出退意,但他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昨日罗马近卫军处决逃兵的场面。
被抓住的第一批逃兵,连享受枪毙的待遇都没有,那些凶残的罗马近卫军,会把逃兵钉在一个个临时打造的木制十字架上,将双手双脚用廉价的木刺钉在上面,任凭十字架上的逃兵在哀嚎中流干鲜血……
不用亲身体会,光是亲眼目睹,就足以让尼古拉斯心底发寒。
为此,尼古拉斯宁愿战死在沙场!
至于投降,尼古拉斯想都没想过,俄国兵十分仇视普鲁士士兵,军队中一直流传着投降后的普鲁士俘虏,被俄国人活活折磨而死的传闻。
更何况,俄罗斯帝国在战场上一路败北,就连普通的普鲁士仆从军小兵都知道,罗马帝国主导的神圣同盟,赢得第五次反法战争只是时间问题和死人问题。
除此之外,神圣同盟的兵力也在不断递增,如今李维麾下不光有普鲁士仆从军,还有大量得到复国机会的波兰仆从军。
没错,波兰复国了,恢复为波兰王国,代价则是李维戴上了波兰王冠。
不过,波兰王国跟完全战败投降的普鲁士王国不同,波兰人用出兵换取了独立自治的机会,波兰王国的国王只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领袖,波兰王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体制,波兰议会拥有极大的权力!
在外界十分独裁的李维,竟然同意了波兰王国的诉求!
从而换取数十万波兰士兵踏上战场,波兰人的青壮人口差不多被李维压榨一空。
当然,这一切在独立自主的权力下,都是值得的。
只是,尼古拉斯总觉得,李维的这种让步,会让波兰王国的未来笼罩上一层血色阴云。
打死尼古拉斯也不相信,李维会真的成为报纸上所宣传的那般,一位仁慈而伟大的解放者!
对普鲁士王国苛刻的剥夺了所有的一切,实现绝对君主制,对复国的波兰却额外开恩,只是榨取了波兰民族的青壮人力资源投入战场,怎么看怎么别扭。
当然,这不是尼古拉斯一个小小的少校需要考虑的问题,波兰的加入让尼古拉斯这种普鲁士军官的压力减轻了不少,毕竟波兰仆从军的数量,比起普鲁士仆从军少不了多少。
这与李维复国的波兰领土面积宽广有很大原因,李维将乌克兰地区也划入到波兰王国之中,那里的乌克兰人自然也被算入波兰人里面,被强制征召参与战争。
砰的一声,尼古拉斯举起自己的配枪,击毙了一名满嘴乌拉,双眼凶狠,却瘦的脸庞满是颧骨的俄国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