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6章:杨广“下面呢?”萧后“无了”,大隋主沉浮,碧海思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据阿颖说,他们要回来了,按照信上的时间算,他们已经出发了。”萧皇后看了杨广一眼,问道“二郎让他们回来的?”
“我没有啊!”杨广的笑容僵在了脸上,答道“我没有说过让他们回来啊!”
萧皇后皱眉道“阿颖信上说,他们知道迁都在即,便回来了。”
“我根本就不打算让他们回来!尤其是金刚奴,我实在怕了他。”杨广看了看面色不对萧皇后,解释道“不是我不欢迎他们,而是我知道金刚奴。这家伙就是一个祸根,一旦回来,准没好事。我怕他将迁都大喜搞得乌烟瘴气。”
萧皇后眸光闪了闪,忍笑道“阿颖还说他们回来以后,就不打算去凉州了。”
“不行!不行!不行!”杨广脸都变了“金刚奴闯祸的本来越来越大了,若他留下,那还得了哇?还是让他继续在凉州祸害别人好了。”
“那我写信让他们回去好了!”萧皇后想不到杨广身为皇帝,也“怕”杨集;当然,她也知道这种“怕”,并不是单纯的害怕,而是很复杂……
“那倒不必。”杨广的心情很复杂,既希望杨集回来、又不希望他回来。
老实说,杨广对杨集还是蛮头疼的。他喜欢杨集脑海里千奇百怪的奇思妙想、喜欢杨集搞事的本事,很想把杨集留在身边出谋划策,但同时,又被他闯祸的本事弄怕了。
想法不是不好,而是太激进了,比如说他听说自己要削弱关陇贵族在军中的力量时,便出了一个十分煞气腾腾的主意那就是集中两三百万大军去杀吐谷浑、突厥、或许高句丽。当要杀成功了,鼓励对方投降,只要对方休兵,己方就止兵了;等到对方积蓄了足够兵力,再怂恿对方反悔,然后去打攻坚战,等双方士兵死得差不多了,再让对方投降、再让对方集中兵力……
如此往复的将军队拿去送死,关陇贵族掌控的军队死绝了、天下太平了,皆大欢喜。
你听听,这是人干的事吗?
虽然他杨广痛恨关陇贵族,恨不得将关陇贵族安插到军中的子弟屠光,可是普通士兵又有什么错?
况且,人家关陇贵族也不是傻子,如此再三,人家看不出来?
所以杨集这种凶残、没人性的办法太要不得了、太不人道了、太没有脑子了。
光是一想,杨广就感到毛骨悚然。
治天下,哪能这么瞎搞?
要是按照杨集这种办法去搞关陇贵族,这天下非乱不可。所以呐,那小子虽然聪明、虽然会打仗,可到底还是嫩了点,根本就不懂政治是妥协。
但是杨集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仿佛有魔力一般,让他欲罢不能;要是他本人长期呆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绝对受不了那些想法的诱惑。
所以,还是让那小子继续去祸害异族好了,等他成熟了、懂事了,再调入京城也不晚。
想到这里,杨广又说道“他写了什么,让我看看。”
“要不先吃好再看?”萧皇后看了几个回目,知道《三国演义》有一种魔力。她担心丈夫看了,欲罢不能。
“没事,我想看他到底写得如何。”
“好吧!”萧皇后想到杨广的定力,将放心的起身,将那厚厚的手稿拿了过来,说道“三国演义以一首词开场。”
“读来听听!”在文学一道,杨广对不学有术的杨集还是蛮佩服的,小时候只会写那些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歪诗,除了“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啪的一巴掌,不知死多少。”还有令他受罚的‘岸是绿’……
可是后来如有神助一般,写了许多让人震惊的诗词。
在这方面,杨广也服他。
虽然不是自己所写,但毕竟是自己开了一道新的大门,而且还是自己的弟弟写,杨广与有荣焉。
萧皇后伸出雪白如羊脂白玉手指,翻开纸张,螓首微垂,借着灯火诵读起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萧皇后的声音珠圆玉润,娇软、轻灵,竟是把豪迈雄浑的《临江仙》读出了另外一种韵味。
杨广将夹着的菜又放回了碗里,面带笑意的说道“美娘这般一读,金刚奴如是听到,也不知是何等心境?”
萧皇后轻笑道“这首词甚为豪迈、悲壮,有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又有隐士对功名的淡泊、洒落。但是这词就是有些老气横秋了一些。”
杨广道“若是宦海沉浮的致仕官员所写,不仅老气横秋,而且还是怨望于上。”
萧皇后“一首诗而已,至于吗?”
杨广见萧皇后一副樱桃檀口微张的模样,心头也有一抹火热生出,笑了笑“但这是仕途一帆风顺、战功赫赫的金刚奴所写,那就是没有把古往今来的英雄放在眼里……但不得不说,他的的确确有这个蔑视一切的资格。而且这种狂放,也符合做人作事的风格,若不轻狂,那还是金刚奴吗?”
这首词如果是起落起落、失去权力的老臣写,那么隐藏在慷慨雄浑、看破世情之下的,便是对皇帝对朝廷的怨恨。但杨集一出生就是王,而且又没有受到丁点挫折。所以他写这种诗词,完全就是年少轻狂,跟他那张扬的个性十分吻合。
“……”萧皇后闻言无语。
和着说,只要是金刚奴,哪怕是杀人放火、满山放火都是对的,而别人,连点盏灯都不行?
“我当然不会因为一首诗计较什么,这若是其他人写,也不会计较。”杨广似乎明白萧皇后所想,笑着道“诗人嘛,都这样喜欢夸张。想当初,贺若弼当着阿耶的面写反诗,结果又如何?他敢反吗?不敢。连他一个大将军都不敢,诗人又能做什么?敢做什么?所以不必大惊小怪。”
“正好,可以让这首诗刺激刺激那些墨守陈规、不思上进的老臣。”
说着,杨广便伸手接过书稿,摆在了自己的面前。
这一看,就把饭都忘了吃,左手里的碗筷都忘了放。
杨广长期批阅奏疏和公文,提取文字信息的速度极快,不亚于后世的老书虫。
看到矫诏讨董的时候,杨广不禁想到尉迟迥传檄造反,当初的杨坚,又何尝不是书上的董卓?
接着看下去,杨广漫不经心的神色一扫而空,脸色倏尔凝重、倏尔疑惑、倏尔若有所思。
每当他若有所得,又迅速翻阅下去。
《三国志》对汉末英雄、枭雄的描写仅仅只是一个单薄的历史形象,而杨集写的《三国演义》,则是添加了许多艺术加工,使每一个人都变有血有肉、跃然纸上。
此外还有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孟德献刀、青梅煮酒论英雄等等后世耳熟能详、现在却没有的经典典故,充满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可读性。
杨广一口气读完六回目“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不觉已至亥时,正要继续往下翻阅,却抓到了桌布,翻回来看了最下方,却是可恶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面呢?”杨广忽然抬头,目光熠熠地看向萧皇后。
萧皇后摇了摇头“无了!”
杨广放下碗筷,甩了甩手,郁闷道“怎么能这样啊?怎么能无了呢?”
“我哪知道?反正就这些。”萧皇后无辜的看着杨广,怂恿道“我也挺郁闷的。这不上不下的,让人难受得要命,要不,你派人去催催?”
“咝!”杨广站了起来,焦躁的踱了几圈,向不知何时进来的杨安吩咐道“传令下去,派几名精锐连夜去找卫王,他人可以晚一点到达大兴,但是《三国演义》的稿子,必须给我送来。”
“喏!”杨安想了想,他也不知圣人和皇后看的是啥,便顺势问道“圣人,若是卫王也无了呢?”
“那就让卫王在马车上写。”
7017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