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里有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74章 正确引导,小人物的非凡之路,创里有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同样是囤积原材料,在关云天创建昌达集团之初,他曾有过一次类似举措,而且更加惊心动魄,但最终获利颇丰。不过那并非头脑发热的即兴之举,而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
即便如此,那也是惟一和最后的一次,在那之后的二十余年时间,面对多次机会,关云天再也不敢冒那样的风险了,而是以稳健的步伐,行进在相对平坦的大道上。因为企业做的越大,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大,他不能让涉及两万余个家庭的近三万职工,跟自己一起承担那种坐过山车一样的风险。
关云天无意中提及的那件往事,陈学良却对此震惊不已,他没想到眼前这位内敛低调,行事稳健的昌达集团董事长,还有那么惊险的故事,便非常好奇地问:“关总,当时你正在筹备新项目,怎么突然想到囤积天然橡胶?”
既然引出了话题,关云天只好解释道:“当时筹备的项目要用天然橡胶作原料,而天然橡胶属于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项目筹备阶段我们在考察原料时,从多方得知,天然橡胶价格在当时已经处于多年的低位,业内人士告诉我们,根据他们的经验,在不久的将来,天然橡胶价格必涨无疑。”
“仅仅根据业内人士的经验,就决定囤积天然橡胶?关总,你们这胆子够大呀!”
“当然不是,但我们将其作为参考意见。回来以后,我又做了大量的调研,查阅了国际市场天然橡胶近二十年的价格走势和变化规律,再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分析,通过理论预测得到的数据跟历史资料绘制的曲线基本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果断出手,进口并囤积了几万吨天然橡胶。”关云天道。
“后来的情况怎么样?价格走势跟预测结果相符吗?出货是否顺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陈学良追问道。
“可以说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没有大心脏,恐怕难以承受。好在最终的价格走势跟预测结果基本吻合,我们见好就收,没等天然橡胶价格涨到最高,就赶紧出货了,虽然没能挣到最大差价,但那笔生意还是令我们获利颇丰。”
“关总,那么好的事,以后为什么不继续做呢?”
“哈哈!我可没觉得那是好生意,我认为那是一种投机行为,我们只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做了最正确的事,但那样的时机和那样的事,起码短时间内不会再有了。所以,仅那一次,此后金盆洗手,昌达集团不再染指那种业务。”关云天道。
“恕我冒昧,关总,你怎么知道以后不会再有那种机会呢?”
“不是绝对没有,我认为起码三五年之内不会再有了,因为那是由国际市场天然橡胶的价格变化规律决定的,而三五年后,我们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根本没有闲暇顾及那种不务正业的事。”
“那件事看起来偶然,实际上你们当时不仅发现了最佳时机,而且做了大量调研,实施过程中见好就收,此后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再迷恋那种投机行为,显示了你们的稳健。”陈学良道。
“是的,做实体制造业的企业,如果把精力和资源用在投机上,那是不务正业,根本不可能把企业做好。”关云天希望用自己的经营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昌达集团这些年轻管理人员。
如果通过讲述公司那些历史事件,能起到向年轻人传达昌达集团经营管理理念的目的,关云天认为那倒不失为一件好事。
第一次听董事长亲自讲述昌达集团的过往历史,陈学良自然觉得津津有味,他兴趣盎然地继续问道:“关总,听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介绍,昌达集团第一次借壳上市的目的,是为了摆脱传统制造业,实现公司的产业升级。难道公司经营的传统制造业在当时无法继续维持了吗?”
关云天摆手否认道:“恰恰相反,昌达集团当时经营的传统产业几大板块正如日中天,业绩非常火爆,否则,对外兼并重组和资产打包上市就很难实现。”
“既然业绩火爆,为啥要离开传统产业?那不是把挣钱的买卖往外推吗?”陈学良觉得无法理解。
“做企业管理的人,永远别忘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古训。昌达集团的传统产业在当时的确做的非常好,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从多个层面感受到传统产业正在面对或将要面对很多困扰,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其中有些问题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则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严重危害。所以,趁着业绩火爆,我们果断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出传统产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