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米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零四四章 学宫之革(求票票),秦时小说家,偶米粉,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周清也是从案后起身。</p>
两大学宫。</p>
自然是无比熟悉的,帝国之内,应该没有人比自己更为熟悉了,当年曾亲眼看着两大学宫从无到有。</p>
从有到眼下这般模样。</p>
一二十年来,为帝国提供数万名文武两道的人才。</p>
如皇兄所言,其中的毕业之人,不一定都是真才实干的,也许,只是考核比较好,其它就寻常了。</p>
大部分还都是过关的。</p>
那……其实也足够了。</p>
因为,才学卓著之人,毕竟有数,毕竟不多。</p>
更多的人是寻常的,不求他们将一处处地方治理的富庶安康、无与伦比,起码不出事、稳步推进国府、郡县各种文书、国策。</p>
已经是一位合格的官员了。</p>
若是连那些都做不到,就太失职了。</p>
那样的人,毕竟不多。</p>
问题!</p>
难题!</p>
不在于那些。</p>
而在于另外的一些事。</p>
毕业的人没有变化,国府各大行署、郡县各大所属……可以提供的空缺越来越少了。</p>
毕竟!</p>
按照帝国官制,从咸阳到郡县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体系,需要多少人,大致都有一个极限!</p>
眼下,就是快要触碰到那个极限了。</p>
触碰到之后,会有什么后果?</p>
那就是,两大学宫毕业的人,一两千人不可能全部都安排分派其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不去。</p>
进不去帝国官员体系!</p>
这件事,听起来不大,琢磨起来,就不好说了。</p>
从两大学宫毕业的人,就算寻常,也比普通人的见识、眼力、眼界高出很多。</p>
如若不能够将他们纳为所用,肯定也要有安排,不然,放任他们?隐患就太大了。</p>
保不齐,就会出现一二对帝国安排心生不满、心生怨恨的毕业之人,对于帝国长治久安是隐患。</p>
还是不小的隐患。</p>
眼下!</p>
帝国山东诸郡大体安平,隐患是否存在?</p>
存在!</p>
若是那些人中的一些被他们拉拢,更为所见,是以……无论如何,都要对那些人有一个安排、交代。</p>
但!</p>
如何安排?</p>
如何交代?</p>
又是不小的问题。</p>
牵一发而动全身,阻力不会小的,否则,皇兄也不会让国府和国尉府多次商榷。</p>
此外。</p>
两大学宫内的问题也有。</p>
一些院堂,还是当初自己立下的那些,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同样是不妥的。</p>
……</p>
……</p>
稍有思忖,便是一大堆的难题涌上来。</p>
皇兄操持帝国天下事,再加上这件事,还真是……,天子不是容易当的,一位雄才伟略的天资……更是艰难。</p>
从下午申时到现在戌时初入了,皇兄面前的案上,从一开始的一堆,到现在还是一堆。</p>
皇兄处事,包揽的太过于详细了。</p>
于己身,会非常劳累。</p>
那件事,之前也说过,似乎……没啥变化。</p>
“仿计然经济的开源、节流二法!”</p>
“李斯他们也有提过,在郡县增加一二所属,需要的人就多了,就可对两大学宫的人给于安置。”</p>
“但是。”</p>
“这样的法子,难以长久!”</p>
“每一岁都有一两千学宫的人毕业,而各大郡县所能承受的官员是有数的。”</p>
“左右不过将这个问题和麻烦推延下去了。”</p>
“将来还是会出现的。”</p>
“那时……还是要给于解决的。”</p>
“要继续开辟崭新的行署,帝国官府就太臃肿了,不合办事之效,不合法道!”</p>
“节流之法。”</p>
“也有类似郡侯之言。”</p>
“一则,两大学宫每一岁少招一些人,毕业的时候,就能少一些人,那个麻烦,也就能少一些了。”</p>
“二则,便是如郡侯之言,对两大学宫的毕业之人,给于另外考核,按照帝国每一岁的用人多少进行选拔!”</p>
“此法虽好,长远而看,每一岁毕业的一两千人,只会有一小部分会被选中。”</p>
“更多的人选不中,那些人又如何?”</p>
“护国学宫的学员,还好说,可以直接纳入军中!”</p>
“中央学宫的学员,如何?”</p>
“还有诸郡之地那些学堂,对它们的影响也不会小。”</p>
“……”</p>
“对这般事,国府、国尉府商量许多法子,朕观之……都没有一个完美两全之法!”</p>
“郡侯,你觉的呢?”</p>
“……”</p>
从侍女手中接过茶水,握在手中,并未品用。</p>
语落两大学宫之事,嬴政多有摇头,商量出来的法子不少,却难以两全,很难两全。</p>
可以有好处。</p>
也能够看到明显的一些弊端。</p>
无论是开辟崭新的行署,容纳越来越多的学宫毕业之人,还是从源头减少毕业之人的数量。</p>
都不是好法子。</p>
人才!</p>
自然是越多越好。</p>
关键,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之法,既能够让帝国受益,也能够让那些人满意。</p>
帝国的强大。</p>
帝国的将来。</p>
离不开人才。</p>
人才之事,多多益善。</p>
“陛下之意。”</p>
“玄清大体听得明白。”</p>
“那就是将帝国咸阳、郡县行署开辟崭新之道,有艰难。”</p>
“的确非常理之法。”</p>
“帝国不需要那些行署,强行开辟,会造成人才浪费,也会令每一岁的俸禄支出大涨。”</p>
“官员越来越多,冗官之事,就可能发生。”</p>
“那不是一个好的法子。”</p>
“而减少两大学宫的学员,也非上佳!”</p>
“帝国之大,所需人才很多很多,就算人才多上十倍,都不够用,减少两大学宫的学员,非好。”</p>
“选拔考核为用,此法……其实不错。”</p>
“所难,唯有在那些没有被选拔上的学员之事。”</p>
“按照帝国法道,无功不受禄,那些人的安排的确不容易。”</p>
“玄清觉……也不为难。”</p>
“若可,对每一岁毕业的两大学宫学员,进行考核,招录之人按照帝国所需。”</p>
“剩余之人,也不能置之不理。”</p>
“若可,将那些人下放乡里,同时……免去他们一家的徭役赋税!”</p>
“在乡里助力满二三年之后,若愿意,可添为里长、乡老之列人选,若是在乡里做的很好,让一地安康和泰。”</p>
“可破格招录于县域。”</p>
“或者那些人也可参与国府准备的另外一场选拔。”</p>
“那些人经过乡里历练后,当有一二所得,若有优秀者,可为大用,也可更好的选拔出人才。”</p>
“……”</p>
“大体,对于那些没有被招录的人,要给他们好处,只需要同意下乡里,便可给他们一辈子免费徭役赋税的好处。”</p>
“可比爵位之利。”</p>
“同时,也给他们一条晋升之路。”</p>
“此般,那些人不满的可能就会很小,时间长了,习惯了,也就习惯了。”</p>
“护国学宫,容易处理。”</p>
“中央学宫之人,也可将帝国崭新之道带入乡里之中,可令帝国对于郡县乡里的统御更加稳固。”</p>
“具体之策,还要群臣合计。”</p>
“玄清也只是有这个提议。”</p>
“陛下,觉得如何?”</p>
“……”</p>
轻呷一口茶水,是另外一种茶水,入口还是绵柔雅致的,踱步一侧,话锋落于那件事。</p>
法子,还是有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