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只熊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二章 洪大夫的土法消炎药,乾隆四十八年,一万只熊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新既然委托林子平以重任,那老头的身体就格外重要了。
历史上林子平在1791年自费出版《海国兵谈》后,遭到幕府查禁,本人也被幕府勒令回仙台家中“蛰居”,两年后病死。
于是到了第二天,得到赵新命令的盛海舟便带着还没吃早饭的林子平去医院检查身体。
洪涛虽然讨厌岛国人,可听说面前这老头是赵新任命的“测绘局”主管,还要帮着北海镇绘制地图,所以也不敢怠慢。先是验血验尿验大便,接着又是X光超声心电图,接着搞的林子平不停的抱怨。
之后,盛海舟又带着林子平去找了吴显厚。
现在吴氏兄弟看病,已经越发依赖各项检查报告。中医四诊虽然传承了两千多年,可这种手段太过依赖问诊经验和个人自身修为能力;这时代的很多医生终其一生也只是精于某一科,很难成为全科医生。
而北海镇现在因为医生人手少,最需要的就是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所以来到北海镇两年来,吴氏兄弟已经从原来的专科大夫转成了全科大夫,两人每天看的最多的都是头疼脑热和工伤事故引发的外伤。
吴显厚拿着林子平的各项检查报告看完,再加上一番问诊把脉之后,判断对方应该是洪院长以前讲过的“上感”,上呼吸道感染是也。
这年月风寒转成肺炎十分常见,有时候即便是烧退了,可炎症依旧潜伏,到最后就是肺部感染乃至完球。
当年隔壁乾隆与富察皇后的儿子永琏就是因为跟着去北郊校阅,结果着凉感冒发烧,最后丢了性命。
古人对于伤寒的治疗不是“桂枝汤”就是“麻黄汤”,作用就是发汗祛寒,而且还得是有钱人才能吃的起;至于穷人,能喝碗黄连汤就不错了。不过连皇帝的儿子都治不好,可见这玩意的效果。
来北海镇两年了,吴显厚见识了不少北海镇的“神药”,也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唰唰大笔一挥,开了个“青霉素注射”,一天一针,连打三天。
眼下北海镇医院的青霉素粉剂分为三种,80万单位的给本时空人用,160万和400万单位的给穿越众用。这玩意的保质期最多就是三年,买多了囤着意义不大。
虽然另一时空里青霉素粉的价格并不贵,可赵新从广州回来后,居然提出让洪涛抽时间把青霉素的开发给搞出来。
这下可把洪涛给难住了。先头说的乙烯水杨酸还没解决呢,再搞个合成青霉素,这不要人命吗!
别说什么煮柳树皮,柳树皮提纯出来的那叫“柳苷”,从柳苷中再提取出那种相当强的有机酸,才叫水杨酸。而且水杨酸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刺激胃肠道,难以服用。另外光从树皮中提取根本无法形成工业化生产。
现代水杨酸的生产都是由苯酚与钠反应制成苯酚钠,然后在常压下通入二氧化碳进行羟基化反应,制的水杨酸盐,再用硫酸酸化制得水杨酸粗产品,再经过升华精制得水杨酸。
洪涛等了快一年,水杨酸工业化生产的问题还没解决。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高压反应釜,现成的倒是可以让赵新买一个,可问题不是想自己生产么。一年多来,赵亮手下的几个工人来来回回加工了十几个,到现在总算是能造出合格的罐体了。
这玩意主体材料不复杂,用的就是普通不锈钢板,眼下北海镇造不出来,用的都是库存货。不过因为工人的工艺水平不行,罐体接触面的高精度和光洁度无法保证,前几个都失败了。
整个过程里,赵亮就在一旁冷眼看着,根本不插手。他要帮忙肯定就做出来了,可也不能什么都他上啊!
几个工人琢磨了好久,最后一想,大的造不出来,咱不能先造个小的吗!于是等洪涛终于见到北海镇出品的高压反应釜壳体时,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
光有一个壳子还没完呢!釜盖上还得装压力表、汽液相阀、温度传感器,还得贴一层爆破膜才行。除此之外还得有什么磁联轴器、冷却水套一大堆。
到了这一步,所有工人彻底抓瞎,这个真玩不转了!
不过能造反应釜外壳了,意味着工坊这些人已经可以造老式锅炉了,最起码公共澡堂和各处的烧水锅炉再也不用赵新去买了。
青霉素的事洪涛想了好久也没个头绪,林子平做完检查的第二天,赵新的电话就过来了。
“洪院长,这青霉素能搞出来吗?”
“赵总,我是学临床的,可不是学生物科技的。你要知道现在6-APA批发价才多少钱?三十块钱一公斤,要是买的多的话,比大白菜还便宜,咱们自己折腾这个没必要啊!”
电话里,洪涛向赵新这个半吊子蒙古大夫解释了现在搞青霉素完全没必要。
“就我所了解的,现在已经没有厂家再从头合成青霉素进行生产了,都是半合成或者生物发酵。而且半合成青霉素的合成是以6-氨基青霉烷酸(6-APA)为原料,采用酰氯法或酸酐法等方法接上各种酰胺侧链得到。况且国内现在的产能是四万吨,大部分都用于出口。”
“哦!原来是这样。”赵新一听产能居然如此过剩,难怪价格跟白菜一样。
君不见《仁医》里为了救一个人造青霉素那是多大的动静,最后还不一定起效。真要是工业化生产用于医用,安全性那必须是第一位的。
此时电话里只听洪涛继续道:“赵总,我的意见是与其搞青霉素,还不如搞大蒜素,杀菌消炎也是不错的。而且工艺上也简单,人和动物都能用。赵总,咱别折腾菌丝群了。”
赵新哪懂这个啊!大蒜素他以前只是听过一耳朵,具体还真不了解。等洪涛大致说了一下大蒜素的药效,他连忙问道:“这个做起来不难?”
洪涛笑道:“捣蒜嘛,有什么难得。最多上个搅拌器。溶剂或是水蒸气蒸馏萃取,跟做香水差不多。”
洪涛说起来容易,可实际上制作的时候,才发现麻烦还真不少。
第一就是味儿太大了!
话说新鲜大蒜里并没有大蒜素,只含有蒜氨酸。当大蒜被切开或粉碎后,大蒜中的蒜氨酸酶被激活,催化分解合成为大蒜素。
这玩意的离谱程度在于,如果某个勇敢的女人在分娩前吃了大蒜的话,等孩子出生了,第一声啼哭里都会充斥着大蒜的味道!那场面,啧啧啧~~
第二就是剂量。一公斤大蒜最多只能出8毫克大蒜素,所以某人要想靠吃蒜达到消炎治病的效果,至少需要160毫克。
前面不是说了么,大蒜被切开或粉碎才能生成大蒜素。也就是说,你得吃二十公斤蒜泥才行。能不能治病还两说,撑死那是肯定的了......
下午,洪涛和助理搬着一箱子设备去了北海镇的大食堂。这玩意没法在医院弄,能把所有人都熏出去,个别人还会“YUE”......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