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风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八章 返回甬东,塑晋,一日风起,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九章算术在成书后两千年的时间里也并未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一是学这个考不了功名做不了官,二则是晦涩难懂。</p>
</p>
这也是古代文人的通病,对山水极尽可能搜肠刮肚的描述,生怕有一丝不详尽,对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记录反而惜墨如金。</p>
</p>
‘踏犁形如匙,长六尺许。末施横木一尺余,此两手所捉处’这便是农业大国对最重要的农具之一汉犁的描述,司马安在看书的时候都忍不住骂一句这帮鳖怂,按照这个介绍他要能造出来汉犁才是见了鬼了。</p>
</p>
五千年文化多是之乎者也,关于民生的东西少之又少。</p>
</p>
九章算术同样如此,所有的问题都只有答案没有任何推导过程。</p>
</p>
就仿佛在做数学或者物理题的时候遇上了想不明白的问题,想要翻看一下答案时,答案只有一个字:“略”</p>
</p>
娘妈的!</p>
</p>
《九章算术注》便是略掉的部分,为所有的九章算术中的问题做出了详尽的解释和推导,在看过以后司马安对刘和的祖父刘微只剩下了佩服。</p>
</p>
这本《九章算术注》比起原本《九章算术》更加精妙,甚至达到了喧宾夺主的地步。</p>
</p>
“这《割圆术》全文不过1800余字,堪称天下精妙无出其右,若此书得以流传,令祖当千古扬名。</p>
</p>
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此割圆术求圆周数(圆周率)为三丈一尺四寸一分六厘(3,1416),但愚以为其实不然”</p>
</p>
如果司马安没有超越这个时代两千年的学识,或许也根本无法辩驳这本九章算术注。</p>
</p>
“愿闻其详”刘和一抱拳。</p>
</p>
“刘兄不妨化圆径一丈为一亿,再算圆周数”</p>
</p>
刘和听完以后径直坐下,也不管刘虎威司马安便开始计算。</p>
</p>
自罢戳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汉魏晋三朝或是黄老之学盛行或是儒学经典治世,甚至到了晋朝两者并行不悖,但唯独算学从始至终都没能登得大雅之堂。</p>
</p>
这样的人才如果在晋朝根本没人重视,但司马安却无论如何都要把他留下,也只有在甬东,在他这里才能得到最完美的发挥。</p>
</p>
兴高采烈的离开,从登船开</p>
</p>
听到司马安归来的消息,甬东不少人都纷纷来到了渡口迎接。</p>
</p>
“小郎,你总算是回来了”</p>
</p>
如果换做以前,陈琳对这些外来的流民和司马安心里还是有些持排斥态度的,但现在不同,司马安正在展示他的神奇,让这座千年荒岛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p>
</p>
“陈翁亲自出迎实在不敢当”司马安客气道。</p>
</p>
“都是自已人,小郎你就不要见外了”陈琳放声笑道。</p>
</p>
“快走吧,大家已经在你的府上等你了”</p>
</p>
“我的府上?”司马安有些疑惑。</p>
</p>
跟随着陈琳一路前往甬东深处,当初那个小小的村落如今在短短半年内范围扩大了足足六七倍。</p>
</p>
“现在的桃源已经这么大了?”司马安也有些始料未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