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楼台zl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五十七章 非我族人,大梦仙觉,近水楼台zl,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陈雨萍不是这边的陈氏旁支,但还是有任务要她去做。
买一本陈氏族谱。
林间是外姓人,买族谱需要很多手续,如果严格按照陈氏宗祠的规矩,甚至需要拿到派出所的证明才行。
但同为陈姓的人就很简单了,拿着那双鱼铜吊坠去,就能以成本价买一本陈氏族谱。
附赠近些年捐赠宗祠维护资金的陈氏族人名册,这个名册倒不需要花钱。
买族谱的钱自然是本次活动资金。
由于上次活动也算有收获,一本两百多块的族谱,买了之后还有足够的钱给各位同学做车费回家。
虽说族谱买来以后处置权就是陈雨萍的了,但当着陈氏宗祠,林间这个外姓人还不能明目张胆的翻阅,只能先放进带来的包里,等回到学校的时候再研究一下。
由于陈氏族谱太重,陈雨萍身为女孩子拿着也不太方便,先由林间保管。
随后其他同学也陆续走出,大部分陈姓同学都是附近的人,对家训之类的早已经熟悉到耳朵都长茧子了,无非就是恪守礼仪,孝顺长辈,爱护幼老之类。
与林氏祖训不一样,陈氏祖训更多的是灵活变通,认为读书第一等,农桑次之,若是有才能,又不违背本心,从商亦可。
但鹊仙村的祖训却是耕读为基业,商贾毁根本,极度的重农抑商,甚至不鼓励后代从政,劝人也不是什么忠孝礼义这种大义大德,而是让后辈做好身边小事。
于是陈氏一族人才辈出,林氏至今窝在山沟里无人知晓,想来祖训也有很大关系。
同学到齐之后,便继续由那些在陈家祠附近长大的陈姓同学作为向导,朝着宗祠内部走去。
有陈氏族人做向导,他们一行人拍照和询问都没有受到多少诘难。
大门口处有新旧共五块功德石碑,最老的那一块估摸着有几百年历史,记载的是陈氏宗祠建立初代主要负责人员的名字,第二块是第一次翻修出钱出力的族人,那个时候记载的还是银钱做单位,出钱最多的一位是八百六十二两银子。
到了第三块,便是近代重建宗祠的主要参与人员了,第四块记载的都是近代捐赠金额上百万的后辈,这些人应该算得上是光宗耀祖,衣锦还乡。
第五块记载的是各旁支祖上名字,以及认祖归宗时间,现在有二十多个旁支被刻上石碑。
可以看得出来,陈氏一族从古至今就很团结,每次重建祠堂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随后步入宗祠内部,墙壁上挂着历代族长画像,或许是因为一脉相传,这些人外表差别不大,直到后来出现了摄像机,历代族长面目才清晰起来。
其后还有陈氏名人纪念馆,以及陈氏家族纪念馆,里面的物品和记录都相当详细,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将陈氏一族历代发展过程留了下来。
鹊仙村林氏现在要是问到祖上五代,保管不知道那些人做过什么事。
一边感慨着陈氏一脉保存的完整,一边在心中对比林氏,感觉林氏在现实中,是处处不如陈氏太多了。
看看人家捐款维护宗祠,百万级别的都写满了一面功德碑!
鹊仙村走出去的后辈,几乎都不会回来,别说捐钱了,连一片瓦都没有寄回来的。
对比起来林修治还算有点孝心,居然知道将梦仙科技总部放到云山镇。
这个举动至少能给鹊仙村创造出上百个千万富翁,只希望这些人发了财以后,记得将自家宗祠修的气派一点吧
否则再这么衰落下去,估计过个几代人之后,连祠堂都保不住了。
同心村的祠堂,好像比鹊仙村还要衰败
总之斩龙符传人都不太行的样子。
走完祠堂对外开放区域之后,便是一片族老林,历代族长或者功成名就之人,都会在这片树林之中栽下一颗老树,至今已蔚然成林了。
就像是陈氏一族人才济济一般。
游览完陈氏宗祠,同学们又到附近摊位闲逛,企图发现一些好玩的东西,林间带领几个同学,以陈姓同学为首,找看守宗祠的老人了解了一些比较隐秘的事。
老人对此表示双手欢迎,解说得十分认真。
“要说起咱们这个祖先陈光,那可是来历不小,他是南朝陈霸先皇帝的后代,带着咱们一族三十旁支,从北到南,历尽千山万水,一路披荆斩棘兵荒马乱,最后安全到达这里时候,就剩下五个支系还跟在身边”
老人说起来就滔滔不绝,尤其是对着那几个本地长大的,老人看着他们的时候,眼中都有了精神。
终于在他喝了五次水后,停下了讲述,最后语重心长对那几个族中晚辈说道“我很开心哪,你们终于长了心,要了解咱们祖上的根源了”
说得几人都有点不好意思,要不是这次山神社活动,他们还不一定会坐在这里呢。
说完以后老人看向林间问道“你是哪家的娃娃,我怎么以前没有见过你?记得这么认真,是你家长叫你来的吗?哪个支?祖先是谁啊?”
林间连忙笑道“我姓林,叫做林间,不姓陈。”
“哦~姓林也不错,咱们这长海市,除了姓陈的,就是姓林的了,咱们两家祖上关系还挺不错的。”老人并没有因为林间是外姓就对他言语不删,反而客客气气地向林间表示了好感。
但林间知道他所说的林氏大族,与鹊仙村关系也不大。
陈氏是在唐后的五代十国时期避乱而来,而林氏祖先在鹊仙村定居的时候,还是唐朝兴盛的开元盛世,相隔有两百年左右。
这位老人口中的林氏大族,更是在后面几十年才落根于长海市,与鹊仙村林氏已经没有了关系。
林间也不说破,只是笑笑,然后说明了自己的来历“我们是明湖中学的学生,这次主要是学习兴趣小组的活动,想要了解长海市的一些往事,打扰老先生了。”
“没事没事,你要是不来,这这个小兔崽子都不肯来看我,来了就好,多来几次也没有关系,他们几个在学校不听话,你就给我说几句,这是我们老人说的,就算打他们几鞭子,他们也不敢还手。”
哪敢打人?林间连忙说起好话“他们在学校都很用功。”
“行了行了,这几个小孩什么秉性以为我们不知道?不惹麻烦就不错了,要是能有你一半乖巧,咱们这些老头子也安心了。”
家长都喜欢在外人面前贬低一下自己的孩子,林间觉得没有必要当真,与他客气了几句之后,便于山神社的同学一起离开了陈氏宗祠。
“社长,你还真是会讨长辈开心呢!”几个陈姓的同学半开玩笑说道。
“老人肯定愿意听好话啊,哪怕他们不会因为坏话生气了,也得多说点让他们顺心顺意的事情。”林间想当然地回答,然后笑着称赞道“不过你们这一族还真的挺厉害的,出了那么多有名的人物。”
“那是!”一说起自家祖宗的荣光,几个同龄人胸膛都挺直了几分。
就是这种姿态!林间一直想要的就是这个!
偏偏鹊仙林氏一脉祖上的成就,不足以支持他这么嚣张。
“既然是你们族里的事情,这一次的研究报告,就由你们来主导怎么样?我不做大纲,你们写完之后给我看一下就行。”林间趁机提出要求,也好借此机会好好休息。
几个陈姓同学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拍着胸脯表示交给他们。
随后又在宗祠附近,买了一些陈氏祖传的手艺制作的小玩意。
这方面倒是鹊仙村更有资格说话了,鹊仙村林氏一族留下的传承,只一个珑意茶就能让红叶庄吃撑,其他要是拿出来,足够让艾茗诗这么大胃口的女人都吞不下。
陈氏宗祠大概是沉迷于建功立业,对一些小手艺的保存,没有鹊仙村的好。
而且有许多都与鹊仙村那边分别不大,甚至有可能是鹊仙村帮忙保存下来的,因为手艺上看起来与鹊仙村传承差不多。
比如那个饼干印木的纹印雕刻手法,很容易看出鹊仙村的影子。
当然也不一定是陈氏与鹊仙村有什么勾结。
鹊仙村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其他人保留传承,比如斩龙九符,都是帮助其他人保留下来的,只有破妄符属于林氏一族。
还有珑意茶,也是曲家的技艺,不完全属于林氏一脉。
或许陈家的手艺,在某些艰难的时刻,也曾经由鹊仙林氏保存过。
这些东西,让林间多了不少熟悉感,对陈氏的疏远也消失了不少。
中午在陈家宗祠附近吃了一顿特色的陈家糍,据说是当年陈家逃难路上制作干粮的手法,用碱水将糯米粉制造成糍粑然后晾干,变成硬硬的像砖块一般,便于储存携带,以芭蕉叶包裹,食用的时候,随便找点野菜,煮热一锅水,切几片下去,伴着野菜汤就能解渴解饥,还有芭蕉叶留下的清香味,让人不至于吃得太腻,因此又叫做芭蕉糍。
当然现在不会用野菜做辅料了,而是水灵灵的新鲜蔬菜,再来一小碟精致的小炒肉,荤素搭配,价格很实惠,一个人吃饱仅需五元。
吃完以后,林间再次给参与这次活动的同学买了一瓶水,路上总结了一下此行收获。
大部分同学都只记得吃芭蕉糍,米粉饼,这些都是逃难时候的干粮,到了现在却成为了独有美食,连忆苦思甜的作用都没有了。
想象一下,一个三十多旁支的庞大家族,翻山越岭从肥沃的中原大地,一路经历了兵荒马乱加上南方的瘴气,山林里的蛇虫鼠蚁,还有豺狼虎豹,饿了只能吃点芭蕉糍拌野菜,有时候赶不及吃饭,就啃着硬得咬不动的米粉饼顶着肚子饿,跋山涉水到了一个与家乡风格迥异的地方,那是一种怎样的艰苦?
虽说不如长征,但对于普通人而言,也是难以想象的折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