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朕教你们怎样反叛
凌云轩6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章 朕教你们怎样反叛,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凌云轩66,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大汉朝早有向民间征募贤才的规制。</p>
</p>
采取的方式,是征辟制和察举制并行。</p>
</p>
前者由朝廷或地方官府,访请名士为官。</p>
</p>
荀彧征募郭嘉等人入朝,就是征辟制。</p>
</p>
察举制则是由地方州郡向朝廷举荐。</p>
</p>
州举荐的人才,称作秀才,郡举荐的则称为孝廉。</p>
</p>
刘辩要采取的,并不是这两类。</p>
</p>
他是想在大汉朝,推行科举制度。</p>
</p>
通过考试博取功名的科举制度,一直到隋朝才真正出现。</p>
</p>
唐朝把科举确立为朝廷选才的根本方式。</p>
</p>
无论他曾经生活的时代如何评价科举,相比于大汉,隋唐还是先进许多。</p>
</p>
普及教育,广泛选才,对于连年战乱贫弱不堪的大汉来说,跨度实在太大。</p>
</p>
反倒是采用科举制和征辟、察举并存的方式,更容易被接受。</p>
</p>
皇帝提出的选才方式,让荀彧惊的好一会没回过神。</p>
</p>
“陛下是要通过考试,征募贤才?”他不太确定的问:“这样成吗?”</p>
</p>
“怎么不成?”刘辩问他。</p>
</p>
“诏令下达各地,官府选拔人才,但凡有些才能的,已被搜罗干净。”荀彧回道:“即便开科,应该也没几个能入朝廷的眼。”</p>
</p>
“地方推举、朝廷征辟,都是由特定的人去做。”刘辩摇头:“有些没什么能耐却手眼通天或腰缠万贯的,他们就能买通这些人,弄个官做。让他们做了官,搜刮民脂民膏,闹的民不聊生,也就不奇怪了。科举要考试,征辟、察举同样考试。凡是推举愚笨、贪婪者为官,就要好好查查究竟是谁引荐的他们。”</p>
</p>
“臣明白了。”荀彧问:“交给谁做合适?”</p>
</p>
“征募贤才的同时,成立监察司。”刘辩对他说:“你任监察令。”</p>
</p>
皇帝决定开科取才,还要大刀阔斧的整饬吏治。</p>
</p>
荀彧感到,大汉朝真的要变天了。</p>
</p>
李傕、郭汜被李儒留住。</p>
</p>
想到即将替代董卓,成为新的权臣,俩人就难免兴奋。</p>
</p>
军营里静悄悄的,气氛有些不对。</p>
</p>
饮了不少酒,多少有些醉意,李傕喊道:“来个喘气的!”</p>
</p>
没人回应。</p>
</p>
他眉头皱起,抬高嗓门又喊:“人都哪去了?</p>
</p>
正嚷嚷着,郭汜轻轻推了他一下。</p>
</p>
“干嘛?”李傕有些不满的问:“推我做什么?”</p>
</p>
“皇帝……”郭汜咽了口唾沫:“还有李儒、吕布……”</p>
</p>
李傕看过去,只见两名兵士抬着一张矮桌,摆在空地上。</p>
</p>
身穿帝袍,刘辩在桌边坐下。</p>
</p>
吕布、李儒立于他左右两侧。</p>
</p>
荀攸则站在桌了的边角处。</p>
</p>
“两位将军,要不要再饮些酒?”提起酒壶,刘辩斟满一盏:“上好的杜康老酒,朕也难见。”</p>
</p>
军营里见着皇帝,而且李儒也在。</p>
</p>
李傕、郭汜顿感不妙。</p>
</p>
当着李儒的面,他们说了不少。</p>
</p>
只怕早就传给皇帝。</p>
</p>
真是小看了皇帝的手段!</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