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至九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五十七章 救疫河南(二十),汉元1836,舟至九天,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快,将折了递上来。”</p>
</p>
趴在地上的王承恩麻溜</p>
</p>
“怎么,不委屈了?”</p>
</p>
崇祯斜眼瞟了王承恩一眼笑道。</p>
</p>
“嘿嘿,奴才哪敢。”</p>
</p>
“哼”</p>
</p>
崇祯拿起刘锡命的奏折仔细看了起来。</p>
</p>
“罢全省私盐,发给特许之证,将五年盐税一次征收,折合每石加税一钱左右,共得银二十万两。”</p>
</p>
看着看着,崇祯忍不住轻声念了出来,到了后面更是变得眉飞色舞起来。</p>
</p>
“臣请示朝廷,为保盐政顺畅,请准予征募三千护盐军兵,除此之外,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杨嗣昌要求划拨部分钱粮以作军资,此事妥否,请朝廷一并裁决。”</p>
</p>
奏折末尾写着内阁的票拟,“拟准办理,杨嗣昌一事可酌情拨付”。</p>
</p>
“嗯,这新安伯果然是人才啊。”</p>
</p>
放下手中的奏折,崇祯忍不住感叹道。</p>
</p>
不花朝廷一分钱便为防疫筹到了银钱,现在竟然连杨嗣昌都要向他开口,这么说起来朕此前想要他去户部办差的想法也不赖嘛。</p>
</p>
关键是新安伯事事都向朝廷请示,这样的臣了能有什么问题。</p>
</p>
再撇了一眼摆在案头的高飞翰奏折,崇祯眼中闪过一丝厌恶。</p>
</p>
王承恩适时上前笑道:“这还是多亏陛下识人才是。”</p>
</p>
崇祯立马面有得色地笑了起来,仿佛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p>
</p>
他想了想道:“批红吧,内阁的票拟朕准了,除此之外,司礼监替朕申斥高飞翰一通,让他用心办事,不可诋毁大臣。”</p>
</p>
“奴才这就去办。”</p>
</p>
王承恩笑着点头应了下来,他倒并非全是因为刘锡命坚持不懈地送钱的原因,心中确实也有几分公心在。</p>
</p>
没办法,刘锡命这个老阴币的一系列做法着实太具有迷惑性,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任谁也想不透他这般做能落下什么好处。</p>
</p>
这可真真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p>
</p>
~~~</p>
</p>
开封府内,随着朝廷确认的文书下达,刘锡命也正式开始了自已的系列动作。</p>
</p>
至于高飞翰等河南官员,在得了朝廷发来的一通申斥之后,至少在明面上这帮人是什么也不敢做了。</p>
</p>
不出所料,河南各府县中只有邓州、内乡两地愿意协助筹募护盐队伍。</p>
</p>
因此打着</p>
</p>
五月二十日,刘锡命带着顾炎武一行终于进入了邓州境内,至于孙传庭则被他留在开封暂时代理防疫事务。</p>
</p>
一进入邓州境内,顾炎武立刻便感觉到了不同。</p>
</p>
河南境内,除了开封府这种大城,哪个不是流民遍地,便是开封城内也是乱糟糟的不堪入目。</p>
</p>
但是这邓州却不同,一切仿佛依旧保持着井然有序的景象。</p>
</p>
不止进入邓州有民团在负责检查,便是一路之上的村镇也有不少持械之人警惕着过往路人。</p>
</p>
趁着路上歇息的功夫,他专门爬上了刘锡命的马车。</p>
</p>
“中丞,这邓州治理的如此模样,莫非有什么诀窍不成?”</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