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小哥儿种田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74、壹陆章 再次有孕,樊默言杨寒衣,穿越之小哥儿种田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寒衣一口茶卡在喉咙里,险些没喷出去,杨秦氏怀孕了!大哥十九,他也才十七啊,最小的妹妹才一岁呢,怎又怀了,这速度……也……
杨寒衣扶额,讪讪道:“这是好事,寒衣又要多个妹妹了。”
杨老爹道:“不是妹妹,村里有经验的妇人说了,这娃是男孩。”
“男娃。寒衣要多个兄弟?”杨寒衣手中的茶杯险些掉下去,勉强维持住,说:“男娃……男娃……好啊,寒衣多个兄弟,以后好帮衬些。”
天啦!这年代生孩子像不要钱似的,杨秦氏已经生了六个了,还要生,身子受的了?杨寒衣心里还是有些担忧的,再一想,杨秦氏也才三十多,古代女子结婚早,十三十四及笄,十五说婆家,身体发育好的,十八就可以生第一个孩子,十八岁到三十多岁,这样算杨秦氏算生的少的,不过这个年纪生孩子,算是高龄,多少还是有些危险。
杨寒衣道:“母亲这个年纪,身体吃的消吗?”
杨老爹说:“吃不消,可是怀了,也是一条命,总是杨家血脉。你娘的脾气你也知道,我说这个年纪孩子不好生,她说孩子是心头宝,还是个男娃,就算死也要生下来,总归有脸去见杨家的列祖列宗。大夫说了,要想孩子好,不能动怒,你看你娘为了孩子,脾气都改了。”
杨寒衣听完,忽然有点羡慕这个未出生的弟弟,如果杨秦氏对他能有一点点,哪怕一点点温柔,他当初也不会绝望的撞墙。
杨老爹道:“这也算老来子了,你娘看的宝贝哟。”
杨寒衣摸摸肚子,道:“做母亲的感觉真好。真好。”
杨老爹说:“你娘为你们几个操碎了心,好容易盼到你们长大,以后也该享享福了。寒衣你是有出息的,我和你娘不指望你承欢膝下,每日在身边,你只要还认我们,逢年过节回来看一眼就成,一眼就成。”
杨寒衣笑了笑,说:“寒衣有时间肯定回来,爹你放心。”
杨老爹摇头,道:“你这话啊,也就是说说。爹知道逼嫁,你记恨我们了,不然也不会离开漯河村时一句招呼都不打,去了苏州这么长时间,家书都没一封,我和你娘让你大哥劝你,你都没带回应。”
杨寒衣低头,道:“爹,抱歉,我……”
杨老爹叹口气,说:“罢了罢了。爹不怪你,你还没长大,等到爹这个年纪你就知道了。”
杨寒衣端了杯茶,沉默。
杨老爹看出杨寒衣不想说这些旧事,转移话题说:“村里的玉米苗又长好了。爹现在信了你当初神叨的话。我家寒衣果然早慧,早慧啊!”
樊默言一直没说话,听得这话,当即莞尔一笑,道:“寒衣值得我喜欢。”
杨老爹欣慰笑了:“寒衣算是找对了人。”
杨寒衣笑笑,说:“能有收成就成,我山上的地多了没人种,马上就挖出来了,也不知道后面怎么办?”
杨老爹说:“这还不容易,那地都是你的,你发个布告,长工短工都要,直接去庄子报道,到时候都去了。”
杨寒衣说:“人是好找,可都是外家,我和默言也管不过那么多人,要是有人使心眼,使绊子我们也应付不了,还是自己身边人靠的住,不知道爹有没有知根知底会管庄子算账的。”
杨老爹说:“你三弟怎样?”
杨寒衣道:“三弟?”
杨老爹点头,说:“你三弟我看中。”
杨寒衣惊,说:“三弟也才十一二岁,正是上学年纪。”
杨老爹说:“你三弟聪明,学堂里夫子教的东西过目不忘,算数精通着呢。我出去卖粮食买东西都是老三跟着我,别看他小,人精似的。杀价算账一把好手。你要是信的过,随时叫过去帮衬,总归亲兄弟,不会胳膊肘子外拐。你要是方便把他带着,这小子天不怕地不怕,要不了三天定把苏州摸透,到时你要招工办事就容易多了。就是辛苦你多出点粮食,顾及下你三弟,毕竟还在长身体。”
杨寒衣点头,杨老爹又说:“你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当年是我们管的严苛束缚了你。现在既然能在江南好好过,就做出一番事业来,我杨家二郎在你和你哥这一代定能光宗耀祖。”
杨寒衣道:“借爹吉言。寒衣定会尽力。不过爹舍得三弟跟我走吗?”
“不舍得也得舍得。”杨老爹说:“孩子长大了都是要出去的,不能一辈子待山沟沟里。你离去后家里好过了些,现在你娘肚子大了,家里又多一张嘴,能帮衬就帮衬吧。”
杨寒衣心里有点不舒服,当初他累死累活饭都吃不上,家里有什么不好的事最先出牺牲的是他,现在他好容易好过些,杨家老爹就把孩子往这边送,虽说扶持弟弟,照顾几个小的是他这个兄长的责任,可一想到杨家爹娘在危机时候偏心的样子,杨寒衣的心还是发凉,奈何几个孩子无辜,他也不好发作,只笑着答应了。
这事算是定了,杨寒衣也不打算苛待三娃杨寒文,带去梅客居让他接着读书,顺带帮衬着管家负责对外交流。杨寒衣也打听了下家里现在的情况,漯河村去年听了村长的意见,焚烧了所有的玉米秸秆,又把荒芜的高山种了一些桃花梨花,过去一月,桃花绵延,纷飞十里,引得镇上的大户小姐都来踏青赏花,农家人于此时卖些凉皮米粉热汤,倒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村长又带着村里的汉子,挖了山上的黄土,运到山下来,把不好走的路铺了,又盖了好些大石,压的茨实,也算是通了路。低洼有水的地方又种了薄荷、桑树、梅树,还养了好些鱼……一些田地多的人家,直接雇人种地,有些聪慧的,则把自己村里产的货物拿到热闹的镇上卖。
漯河村的穷是有些历史的,历来村长不懂怎么利用大山的环境,如今这个村长算是有了作为,待以后路修的更多,方便往来,想必漯河村会更发达。
漯河村种的东西也启发了杨寒衣的灵感,到时太湖周边也能种些桑树,葡萄,薄荷什么的。杨寒衣想到赚钱,整个人来精神,便问杨老爹:“爹,你种地时间久,懂的多,你知道种什么最赚钱吗?”
在杨寒衣那个时代,种蔬菜,养殖小龙虾黄山泥鳅海鲜赚钱,奈何这古代也没那么好的条件,海鲜也不易运输,总归死的多卖的少。杨寒衣还是想找一个稳妥的法子。
杨老爹说:“种茶。听说江南苏州一带茶叶最多,圣上最喜欢,南方多文人,他们也爱用这个东西风雅,连带着五族的人都稀罕我们的茶叶。”
杨寒衣说:“时间太久了,租户们都是短工要看到现钱的,我怕等不了那么久。”
杨老爹说:“你先种一些,自己带庄子上的人种,等有了本金在扩种。要是不放心,就养蚕,种桑树。再不济,种花椒,培香料。”
杨寒衣说:“花椒?香料?”
杨老爹点头,说:“花椒有特殊的香味,又有好兆头,多子多福,能做炒菜用的配菜也能风干带在身上,还有好兆头,谁不喜欢?”
杨寒衣点点头,道:“好像挺有道理。”
杨老爹又说:“香料啊品种多,花香,果香还有树木的香味。花香就是常见的花,风干后装在口袋里就成,最贵的是树香,沉香木檀香木都是千金难买。当今圣上重文也喜欢佛法,到处都是寺庙,寺庙上香要什么?”
杨老爹看着杨寒衣,杨寒衣明了,说:“寺庙要上香,佛座莲座前要焚香,那香都是上等的檀香,若掺假则是对佛祖不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