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有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1、第十一章,雷公那种田的闺女,漂泊有酒,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没人会怀疑是村里自己人干的。为啥呢?你还要想在这村子里生活就不能干这事儿,要有人敢偷本村的庄稼,谁还敢留你在村里生活?何况,村里这么些年也没出过这事儿,就这一回,因为接待了一些亲戚,粮食就被偷了,谁干的,不言而喻。
这下子,一个个都认识到问题严重性了,哪里还敢留亲戚在自己家里?不怕之后把自家也给偷了么?!
这下子也不说之前那些反对她们留下亲戚的人是没有人情味的了!全都自发把人往外撵了。有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来投奔的大多是日子过不下去的,哪里愿意被赶走?
有那心善的送上一点儿粮食客客气气地把人送走,心狠的就直接把人撵走了反倒是招了埋怨,厉害的甚至直接就在门口吵了起来,这叫魏三和米氏更加庆幸当时没叫大姨一家进门。
村里就这么吵吵嚷嚷、闹闹腾腾地过了两天才算是将人给全都“送”走。
经过了这一着,村里对地里的庄稼看护地就紧了,这会儿子地里的苞谷还没成熟呢,嫩生生的,一掐就能出水的那种,暂且也不能收。于是,村长和几位叔公商量了一下,组织村里的男丁分组轮流在村里进行巡视。
果然,事情没这么简单,要不是有巡逻队看着只怕就真要出大事。
直说那些被赶走的亲戚中有一二心中不忿的出了魏家村就起了坏心思,在外头使劲儿帮忙宣传说魏家村地多人少,还有好多粮食,最是个好去处。
永乡县本地人还好,虽说听了之后也眼红,到底永乡这边遭灾日子还短,暂且还能靠着家底再撑几日,可是因旱灾一路逃难辗转流经永乡县的流民可是憋不住了。
一来,他们饿了好久,急需粮食,二来,他们也需要找个地儿安家落户。听说魏家村人少地多,而且临河,这些流民毫不意外地心动了。要是魏家村人多,他们可能还得担心自身安全,可是既然人少,那对于他们“讨粮”、“借住”、“借地”就容易多了。
就这样,一群穿着破破烂烂的流民聚集到一起浩浩荡荡地朝着魏家村逼近。
*
魏家村背靠大山,想要进入魏家村必须得过那条大沂河,是故家家有船,出入过河。那群流民隔着河往对岸望去,还能看到临近沂河边上的地里那大片半人高的青翠色苞米杆子,心中更激动了,为首的刀疤脸就将这群上百的流民分成了好几拨,往河岸边的小船上安排。
不过,因着河岸这边的船只只有两只,大约是有人到河岸这边来办事才留下的,大多数船只都在对岸,刀疤脸便先派了八个壮汉乘这边的两只过到对岸,而后把每个人再撑对岸的那些小船过来接剩下的人。
这群流民合理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结果渡河到一半刚好就叫在村里巡视的人给发现了,当即敲响了手里的铜锣,把村里人喊了过来。
村长大着嗓门站在岸边对着船上人喊魏家村不接待外人,可惜,船上的人仿佛没听见一般,等船只离着河岸越来越近,村里人看见了这群流民手里、还有船上居然还放了好些硬邦邦的泥块儿。
来势汹汹。村里人这才后悔不迭,先前不该不听村里一些老人的话,引狼入室,招来了这么些人。魏三抱着锦欢、整个人都在瑟瑟发抖,颤着嗓子在米氏耳边小声地说着:“待会儿要是打起来,你就带着咱闺女躲起来啊,别傻乎乎往上冲,一切都有我呢!”
米氏眨巴眨巴眼睛,心里还挺感动,只觉得此刻的魏三气场约莫一丈八尺高,要是孩他爹现在腿不颤、声不抖的话大约就更好了!
眼见着船只一点点逼近、村民拿着铁锹、扁担在旁边严阵以待,心里的绝望扑面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