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善之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7、第四十五章 亲友(补齐),方媛种田记,泠善之风,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原来,李氏准备成亲的时候是提前来到茂县备嫁的。
那时候的新房是方秀才自己操持的,成亲前一天,李氏的嫁妆和陪嫁家具就都铺进新房里了,留了草儿爹娘在那边看守着。
“。。。新房铺好的当天,方家那边的几个本家亲戚,就是你大伯母她们,说要去看看新房。那个时候你娘我年轻面子矮,又不想让你爹难做,看看就看看呗,便同意了。”
方媛拄着下巴追问:“然后呢?”
李氏哼了一声道:“然后?然后放在新房箱柜抽屉里的那些压箱的红枣、桂圆、饴糖、喜饼还有喜钱什么的就少了个七七八八,连床头抽屉里的绣帕也给人扯走了几条。”
方媛瞪大了眼睛,“这。。。太离谱了吧?”
李氏彻底翻了个白眼,哼道:“还有比这更离谱的呢!
你爹去追着要的时候,那些人要么不承认,要么大言不惭地说‘你娶个大户人家的小姐,这点子东西算什么?不过是十几文钱还来找我们要回去。就当给孩子买糖吃了还不行?’”
“你听听这口气,是不是我活该欠她们的?”
这时,李老太太握着方媛的手道:“好孩子,不是姥姥不通情达理,而是有些人就不能开这个头儿。
世人往往都以为村里人淳朴善良,城里人小气精明,却忘了村里人往往撕得下面孔,实际上大部分城里人更要面子,心里怎么想且不说,明面上的规矩总是要守的。”
“今天你要是答应他们进了新房,大人孩子不讲究些,弄得乱七八糟不说,缺什么少什么,倒让你们小夫妻尴尬。与其那样还不如不开这个头,你记住了?”
方媛惊讶过后很认真地点头:“我记住了,姥姥。我可不会像我娘那么笨。”
话音落地,头上就挨了她娘一下。
方媛一手揉着额头,一手回去挠她娘的痒痒肉。
李氏特别怕痒,方媛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知道这事儿了。
那时她虽小,却知道无聊的时候就用小脑袋拱,或者小脚丫蹬她娘瘙痒取乐,她娘身上哪儿有痒痒肉她差不多都知道。
此时一拧身扑上去,她娘果然就抱着胳膊缩成一团,咯咯笑着直往李老太太身后躲。
娘几个在屋子里叽叽咯咯笑闹成了一团。
窗外不远的茶花树下,方秀才和沈三郎翁婿两个说谈事情无意间走到这里,听了个尾巴,此时不免都有些牙疼地看着对方,难得心意相通了一回:瞧瞧,这就是娶个高门媳妇的难言之处。
。。。。。。
不但看新房的要求没有答应,第二天沈家人想看看新娘子的提议同样被李氏一口回绝了:不是她瞧不起亲家,实在是她女儿还轮不到这些人品头论足!
沈家那些个,先是算计沈三郎服兵役,后又算计他的家产,此时倒拿出一幅婆家人的嘴脸,却不知自己的脸早掉地上沾满灰了。
扑撸都扑撸不干净了。
方媛听她娘和她姥姥絮叨了一晚上她娘刚成亲那段时间的日子,也知道了不少她娘和本家亲戚那边的恩恩怨怨啥的。
方媛深深叹息:觉得她娘那时候真的太傻、太天真了。
用她姥姥的话说,本来就她娘那些嫁妆,在县城这种地方,完全可以过一辈子大户小姐的日子,可她娘愣是给过成了寒窑苦菜花,让人都不知该说啥好了。
虽然有一部分嫁妆是遇到匪祸丢了,可很大一部分也是李氏当初太过散漫所致。亲戚朋友的,哪家有事随礼,一出手就是几吊钱,一出手就是一幅银手镯之类的,再有,随便什么人来哭诉一阵穷,都能在她娘这拿走两吊钱。。。出得多进得可少之又少,用不到几年就给撒光了。
方媛其实很想说:像她娘那么傻的姑娘,想来全府城也没几个。
不过话到嘴边已经变得一脸坚定地对她娘道:“我和你可不一样,我家是小门小户家的姑娘,我会把嫁妆看得牢牢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