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寒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80、天下第一楼,我在诏狱看大门,雁过寒潭,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十年后
七月流火,成化十二年的秋天来的特别的早,离八月节还有段时间,但是夜里的凉风吹来,第二天一早地上居然凝起了霜。
要说今年还真是奇怪的一年,正月里,钦天监监正夜观天象。正月初七,月犯天高星。正月初八,月犯司怪星。(注1)
因不知道要应在何处,所以导致宫内一度人心惶惶。
去年年底,皇帝陛下刚为景泰帝平反正名,恢复了被贬为郕王的朱祁钰皇帝的名号。
经过内阁商议,将其谥号定位恭仁康定景皇帝。
皇帝朱见深派遣英国公张懋,带领锦衣卫和宦官,前往西山景泰陵为景帝上册宝,祭告行礼。
在英宗临终时,曾反复对儿子嘱咐道“景泰之案,永不可翻”。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朱见深不但为于谦等一干大臣翻案,更是恢复了叔父的帝王称谓,彻底违背了先帝的遗志。
难道这诡异的天象是在表达先帝的不满之情?
正月十三日,朱见深前往南郊祭祀时,不但祭坛香火突然被吹倒,执旗的棋手居然冻死在了路边,这是从来没有的咄咄怪事,让朝野内外震惊不已。
紫禁城内更是流传起了一则谣言,说有人在宫内见到了四处游走的老皇帝陛下的鬼影。陛下穿着衮服,头戴二龙乌纱翼善冠,面色恐怖,仿佛死不瞑目似得,瞪着老大的眼睛。
鬼影所到之处,宫内的器物无故毁坏,宫人们更是突发寒意,接连病倒。
面对此种谣言,朱见深一方面严禁宫人们无所事事,无端造谣,另一方面也下令宫内各佛寺和道观祈福打醮,为皇宫消灾去难。
几个月之后,关于鬼影的谣言终于渐渐平息,这一年的一半时间也就此过去。
除了春天特别冷,夏天结束得比往年早一些,这半年还算风调雨顺,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事件发生。
隆福寺是京中名刹,殿宇巍峨,霜锺远振。寺庙始建于景泰三年,是少见的番僧与和尚同驻的大寺庙。因与城西的护国寺遥遥相对,又被称为“东寺”。
此地香火极其旺盛,尤其是每逢一、二、九、十举办的盛-大庙会,日销百万钱不止,可以与北宋开封府的大相国寺媲美。
几年前,这隆福寺前的大街上,开起了一个偌大酒楼。
说是酒楼,未免有失偏颇,因为它的正式名称乃是——星海娱乐总汇……也不知道谁想出来的。因为名字过于拗口,闻所未闻,于是京师内的百姓干脆称其为“星海汇”。
据说这个“星海汇”的幕后大老板,乃是京城著名美食老饕,《京都调鼎录》、《京都食珍录》、《京华黄粱集》的撰写者,“星海大师”是也。
自从十二年前出版了《京都调鼎录》,这位笔名唤做“星海”的调鼎高人,一跃成为北直隶吃货心中的美食领袖。
他的每一本专著,一径刊行,都会引发全城热议,甚至引得洛阳纸贵。
其中《京都调鼎录》记录了二十多种家常美食的做法。虽然家常,但是贵在精细。据京内几个知名大酒楼的厨子所说,本书中记录的很多烹饪手法,不是拥有二三十年刀工,火工的顶级名厨,压根无法知晓。
这种技法基本只在父子和师徒之间传承,这个“星海大师”居然将他公诸于世,而不是敝扫自珍,可见其“一代宗师”的风范。
从此以后,“星海”两个字,就和“宗师”画上了等号。
《京都食珍录》是继《调鼎录》之后第三年才出版的。
本书-记录了大明国南北两地各种点心糕饼的制作方式。包括南方的“嘉湖细点”和北方的“官礼茶食”。尤其是流行在南方的各种酥皮点心,酥糖糕饼,被这星海大师写得是活色生香,光看文字就觉得食指大动。
有人曾经按照书中所写的方法亲手还原了各种酥点,据说美则美矣,只有一点不太好——不够甜。
据说按照大师所述的分量,再加上一倍的白糖,做出来的点心味道才刚刚好。若是嗜好甜食,不妨再加上一倍白糖,或者干脆倒入蜂蜜。
据此,大家推测这星海大宗师,可能是个浙东沿海人士——众所周知,沿海的浙东人比较爱吃咸口。
第三本《京华黄粱集》是在三年前出版的。距离再上一本《食珍录》的出版已经距离很多年了,甫一在书局露面,还将众人吓了一跳。
很多人猜测星海大宗师这么多年都没有新书上市,很有可能压根已经不在人间了。
都说世间已无大宗师,只留下了关于大宗师的传说。
谁知道星海大师不但再度出山,而且一出手就将整个大明国饮食界都震撼住了。
如果说,前两本书-记录的菜肴和点心,还是大明国内能够见到的食物的话,这第三本书里写的菜式,则压根闻所未闻。
什么“裴冷翠肉酱拌面”,“海鲜至尊双层芝士披萨”,“泰西香草焗蜗牛”,“真腊香茅酸汤鱼”,诸如此类,记载了十多道从未有人见过的菜肴……这些菜肴的名字,每一字都是汉字,但是连起来就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根据老学究的考据,其中“泰西”和“真腊”应该是指域外诸国。但是“裴冷翠”是何物?难道是以翡翠入肴?这岂不是和古书中写的仙人一样,以“碎玉”为食,以“真露”为饮了?
还有“芝士”又是何物?大明朝有“学士”,有“博士”,就是没见过“芝士”。难道是指拥有兰芝一般馥郁品德的高人么?若是如此,那么“披萨”又作何解释?
总之这本《黄粱集》写的云里雾里,虽然里面也记录了具体的食材和烹饪方法,但是很多食材光名字就让人看不懂,即便知道如何烹饪又有何用?
据出版此书的书商所言,这本书之所以叫做《黄粱集》,乃是星海大宗师在梦中云游域外各国之后记录的梦中珍馔。
乃是天上饮食,人间不可多得,大宗师这是在“泄露天机”啊!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星海大师已臻化境,这本书不是写给他们这个时代的人看的,而是写给几百年后的人看的。就同从唐朝时候传下来的《推背图》一样。
真是让人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按说这样热门的书籍,很快就会引来福建建阳书商的翻刻盗版,就是大名鼎鼎的“麻沙本”。毕竟麻沙书商,可是连四书五经和刑统律疏都敢公然翻印,从北宋时期就威名赫赫的的“老牌盗文狗”了。
偏偏对于星海大宗师的作品,这些人完全没有办法下手。
一来是书籍印刷确实精美,采取了多层套图的方式,插画呈现出菜品的每道工序和最后的成品简直让人光看图片就感觉闻到了热腾腾的香味,麻沙版压根做不到。
二来是但凡几个著名盗版书产地一旦发现了翻刻作品,不管是在书肆还是在黑市流通,几天之内必然有锦衣卫或者东厂的人杀到。不但销毁书籍,烧掉刻板,甚至还会将盗版书商直接下狱——那可不是赎铜就能解决的问题了,是要丢命的。
据说曾经有个潜伏在京都的建阳书商不信邪,出高价挖走了京师某个大书局的工匠,想要将星海的专著盗版一番。谁知道头一天成品从城郊印刷作坊进入京内黑市,第二天连工匠带书商,全部被下了诏狱!
要知道这建阳书商世代经营麻沙书,甚至当地就是以此为产业的,就算被官府抓到,了不起罚点银子而已。
该印的书还是继续印,该卖的书还是继续卖,作者骂那就继续骂,反正朝廷历来也没有说过盗版书是犯法的。
谁知道这京城的锦衣卫居然半点道理都不讲,他们居然说这写书的作者星海大师早就在顺天府衙门挂了号了,就等着捉拿他们呢。
按照星海大师的说法,他刚写完了第三部书不久,这些书的雕版都放在在家里等待刊印呢。某天突然天降盗贼,不由分说将星海大师毒打一顿,还将他家洗劫一空。
那一次他家丢失了银两不下数千钱,还有古玩字画无数。不但如此包括这批书,之前两册书的雕版也全部被贼人抢走。
星海大师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借债花重金重新雕版,才能让他的心血重见天日。
这么多年来,星海大师一直都在苦寻这群心狠手辣的匪徒。
一旦哪里出现了与这些出版的书一样的刻本,那只有一个可能——刊印图书的书商,就是当年闯入他家,打人抢劫的那群匪徒!
被抓进诏狱的书商听得一口气差点接不上来。
要知道这“星海大宗师”那么多年来可都是匿名写作的,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家住京师何方根本没人知晓,他们如何抢劫得了他?
再说谁没事写了书,还把雕版放在家里的?这,这分明就是欲加之罪啊。
不过锦衣卫们可管不了这些,抓了人就一阵拷打,直打得那建阳书商跪地求饶,几乎贡献出了一半的身家,锦衣卫们才将他从诏狱放了出来。
从此往后,整个大明国上下,再也没人敢盗印星海大师的著作了。
书商们对于星海大师无可奈何,只能暗地里骂他光有“大宗师”的名号,没有“大宗师”的度量——“偷书”的事儿,那也能叫“偷”么?这叫“风雅”。
算起来大家都是斯文人,怎么就不给彼此留点颜面呢?
经过此事,也有人开始怀疑起了这个“星海大师”的真实身份。
虽然说锦衣卫衙门是肩负着监督全国书籍、各类邸报,舆-论的职责的,但是他们过去只查禁-书和对礼教、皇权有威胁的各种书籍。
星海大师写的东西再好,不过就是一本菜谱而已,怎么就需要动用上锦衣卫和东厂了?
众所周知,当今贵妃娘娘的弟弟,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佥事万达万大人,时年二十八岁已经是堂堂正四品的重臣了。
而这位万大人的表字,可不就是“星海”二字么!
若此“星海”不是彼“星海”,锦衣卫犯得上这么上杆子抓人么?
锦衣卫还只是在京内打击盗版书商,这东厂可是在全国范围打击。如果不是万贵妃的弟弟,太监们会对一本菜谱那么上心么?
可见那个拥有谜一样身份的“星海大宗师”,那就是锦衣卫里拥有这“活阎罗”之名的当今圣上的国舅爷,手里沾满了千万人鲜血的万达——万、星、海!
不过这个推测很快就遭到了星海大师拥趸的打脸,被批驳为这是某些恶人故意放出来针对大宗师,想要抹黑大宗师的谣言。
众所周知,多年前,星海大师的第一本著作问世的时候,那万大人不过才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郎而已,而且刚从霸州老家来到京城,就忙着抓假银案,抓白莲教匪徒,哪里来的时间写书。
就算他有这个时间,他有这个本事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