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济慈院
雨遇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8、济慈院,生活玩家无所畏惧(系统),雨遇鱼,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城东,济慈院。
城东这地界,比不上城南繁华富庶,一路都是破败的朽木头楼,高矮不一,参差不齐,来到这里像是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连枝头停伫都麻雀都比城南瘦小嶙峋。
马车停在一处比之周围院落都要齐整些的高墙大院。院门前有棵高大的老榆钱,厚实木门,配铁门环,门前挂着乌木牌匾,上书济慈院三个大字。
宋歆上前扣响了门环。不一会儿,大门吱呀呀打开,一个中年妇人从里探出头。
“你们是”
温宁向来不喜欢你来我往的打交道,直接摆明了身份。那妇人闻言,忙拉开门,迎几人进去。
这是个不大的院落。
院内是坑坑洼洼的黄土泥地,北房是接客的厅堂,东厢西厢皆被改成了大通铺,南房的位置是一小片菜地,此时瑞雪薄铺润泽着土地,只等春风催发,种子萌芽。
屋里实在是冷,烧不起炭,摆不上炭盆,于是,无论大人小孩都窝在床上被子里,困了就睡,饿了就啃干馒头,虽说这样饿不着冻不着,可哪儿有小孩子应有的朝气。
“没什么好看的,各位客人,请到正厅坐吧!”
“不忙,前两日送到的孩子呢,也在这儿吗?”宋歆还记得初见那些孩子时的情境,他们都才四五岁大,本该是最天真调皮爱捣蛋的年纪,一个个却只睁着空洞的眼,不哭不哭,也不说话。
“在呢,我带您去看看。”
那妇人说话间挑帘,把他们引到了里屋,这里靠内避风,暖和多了。
还是大通铺,可孩子们盖着的被子,穿着的衣服都是簇新的,显然比外面那些稍大孩子用的要暖和厚实。
“这棉被衣服,都是夏大人托人送来的。”那妇人见她注视着被子,忙出声夸赞:“这都是崭新崭新的好东西啊!”
“是挺好的。”
“可不,您也看见外间那些孩子穿的了,都是大的穿完小的穿,缝缝补补过三年。说出来不怕您笑话,早些年这济慈院刚办起来的时候,那才是艰难,大大小小一屋孩子,就指望着一身衣服,后来几个大的出去做工,赚了钱拿回来接济,这日子才慢慢好过了。”
“这济慈院的孩子,长大了就让他们去做工吗?”宋歆问道。
“瞧您这话说的,”那妇人只当这又是个同情心泛滥,不知人间疾苦的大小姐,答道:“济慈院是为了扶弱济困,小子们长大了,翅膀硬了,就该出去自己闯荡,怎么好还赖在这儿吃白饭。这里地方就这么大,源源不断有需要救济的孩子搬进来,要是让他们一直待着,那别的小孩子怎么办?”
“说的有理,”宋歆点头,又问道:“那他们一般都做什么工呢?”
“还能做什么啊!”妇人闻言,想到了在外闯荡的一众孩子,一时百感交集,伤感道:“都是些买死力气的脏活累活,有去打更的,有去倒夜香的,有去码头扛大包的……这些还算好,最起码四肢健全,买力气也有人要。”
“咱们济慈院还有不少孩子,生来就身体残缺被父母遗弃,在这儿我还能看顾着他们,可出了这门,只怕被人欺辱嘲笑,头都抬不起来啊!”
“确实可怜。”宋歆顿了顿,拍了拍那妇人的肩安慰她:“那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找些轻松点的工作。”
这话,就如同问饥寒交迫的人,何不食肉糜一样荒唐可笑。
妇人闻声气结,一把甩开了她的手道:“去哪儿做这种美梦,都是些大字不识几个的粗人,除了去买力气,他们还能找到什么活。”
“就是啊,那为什么不教他们读书识字呢?”宋歆说到了症结所在,笑眯眯道:“我看大婶你也是识文断字的啊!”
“这……”
“这些都是五六岁的孩子,正是脑瓜机灵的时候,怎么好叫他们一直窝在床上虚度光阴啊!多读些书,往后派的上用场。”
“这……他们又不是读书那块料子,数个数都费劲,更别提读书识字了。况且,我虽然识字,可其实,不过是学了些女诫女则,哪里教的了他们,这不是误人子弟嘛。”
“又不是要他们去考状元,”宋歆想到那些无所事事躺在床上的小孩们,既同情,又可惜,若不改变,等待他们的,就是在长大后,走上往届前人所走过的坎坷不平又被人看轻的老路。
“他们只要识数,认识些常用的字就好了。”
“大婶,您想想看啊,”宋歆接着说:“就拿码头扛大包来说吧,干着同样的活,买着同样的力,那些不识数的……就是更容易吃亏,他数不清自己应得的工钱,叫别人把工钱缺了昧了,自己也搞不清楚啊。”
“你说的有道理。”那妇人点点头,看样子是把此事用心考虑了。
宋歆该说的也说到了,见她显然听到了心里去,也感觉心中一阵快慰。虽然还没有显著的变化,但可以预想他们将来的改变。
她又想到了大婶说的身有残疾的孩子,确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都比常人要过得更加艰难。
她不由想到了,后世针对身残志坚之人所开展的种种扶持项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