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红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2、第 132 章,乌衣世家,夫子红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谢棠一家四口刚从郊外祖坟回来,谢棠就被谢迁叫到书房。
谢迁把一封信递给了谢棠,谢棠接过,入目便是极为熟悉的笔迹。
这是老师送过来的信。
他一目十行地看了个大概,脸上露出了讶异的神情。沉吟了须臾,又重新拿起了那封书信。一个字都不放过地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遍。
“安化王谋反?”谢棠问道。“为何谋反?”
“刘瑾提议整理军屯。”谢迁道。
所谓军屯,是用驻屯军队就地耕种土地。后世郑观应在《盛世危言·边防一》里曾写道:“有所谓军屯者,如汉武元鼎六年,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责六十万人戍田之是也。”
当时□□设立军屯制度,一是为了减轻军费的负担,二也是为了在北疆开荒。
但是自够潮建立百又年,贪官污吏强占大片土地。军屯制度名不副实,很多军队里的士兵都因无地少地缺少粮食而遭受饥馑。
刘瑾想要掌握权力,但也不想一直被人辱骂。因此他也想要政绩。于是便进言要清查土地,重新划分。
谢棠一开始听到刘瑾的名字的时候,还是十分讶异的。死太监也会干好事儿了?
但他想了想,才想明白。于是他问道:“安化王叛乱,是不是也与这有关。”
谢迁道:“正是。”
每一项改革都是要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先帝时以天子之威逼迫,以良种官位利诱。又有满朝文武的支持以及谢棠来自后世的远瞩高瞻,还是经历数年才有所成效。
而占据军屯土地的,南方还稍微好些。在北方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武官,门下都有私卫。若是贸然去夺对方的土地,对方岂不是会造反?!甚至有养士的,那些江湖客讲究道义,暗自把底下官员杀了的都有。
地方官员收不回地,但是按照皇帝下的旨意来看,要交上去的粮食只多不少。加上刘公公一心想要政绩,自然会给这些地方官施以暗示。
瞒上欺下的风气在北疆兴起,而这些要上交的粮食,都被平摊到了军队和百姓的身上。
宁夏都指挥使何锦骑兵反抗。而安化王朱寘鐇深处宁西苦寒之地,却不像庆王一样安分守己。谁不向往着中原的繁华?
于是打折诛除逆瑾,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谋反。
谢棠问道:“朝廷诸公难道没有反对的吗?我不信他们没有一个人不会想到这样的可能。”
谢迁却道。“宾之有意借此让杨应宁官复原职。”
谢棠低头不语。是啊,不出事,怎么把刘瑾搞掉。不出事,怎么能够无缘无故地起伏杨应宁?
许久后,他开口道:“除刘瑾、杨应宁回朝,对大明是好事。”
谢迁听懂了谢棠的言下之意,除刘瑾固然是好,却是用北疆战乱和大明士兵饱受欺压换回来的。而且还不一定成功。而杨应宁官复原职对大明好,但是对谢家就不一定是什么好事了。
杨一清,素来是余姚的政敌。除此之外,他对谢棠也不是十分友好。
“那我们阻止还是不阻止他复职?”谢迁考量他。
谢棠道:“不阻止。朝廷有本事的少,除了杨一清,没几个人能平定安化王叛乱。”
他抬头看向谢迁:“祖父,我想您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谢迁道:“棠儿,宾之已经下定了决心。”然后他道:“杨应宁不是池中之物,迟早会官复原职。他不是属于山野的人物,他那一颗心静不下来。”
“让他去做除刘瑾的利刃。若是除了刘瑾后陛下就能改正错误,勤政为民。我谢家自然就还是陛下的忠诚臣子。”
若是不能,谢家自然也不会再一心忠君。把一颗忠心随意抛却,不顾前程性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