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第 54 章
星河在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4、第 54 章,带他们脱贫的我太难了(种田),星河在底,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她动作斯文,品尝时也很仔细,姜扶生静静等待她的意见。
“这个硬了点,甜度也淡,不过我老了,牙齿不太好,舌头没你们年轻人灵敏,这个你听听就算了。”老妇人指着饼干,认真给意见。
“这两样,倒是合我的牙口。软和,好嚼好咽。”老妇人指着面包和蛋糕说。
姜扶生忙介绍,“刚刚那个就是饼干,这两样,分别叫面包和蛋糕。”
老妇人点点头,直接指着蛋糕对姜扶生道:“这个给我来两斤。”
来两斤?!
压根儿没指望蛋糕能卖出去的姜扶生,愣住了。
姜竹忙在旁边接话,对老妇人讲:“这个可不便宜的,一斤得三十文!”
叔侄两个因为就没打算卖面包和蛋糕,出门前跟本没对这两样定过价。一斤三十文,还是姜竹根据姜扶生对他讲的成本价,当场编的售价。
“一斤三十文……都跟你家的卤肉价格齐平了。”老妇人嘴里不免轻啧了一声。
但盯着蛋糕看了一会儿,她还是说:“就买两斤!”
姜竹看姜扶生一眼,“那就卖吧?”
虽然知道侄女更想收集意见,但一开张就这么顺利,生意人都讲究个开门红,姜竹觉得蛋糕这个生意绝对差不了。
姜扶生为难:“可是,我做出的那块蛋糕,总共也不够两斤啊……”
其中一小半还被她切成小块,当试吃品了。
“那有一斤么?剩下一斤我换成这个面包,这个价格便宜吧?”老妇人干脆地换了所求。
姜竹再次现场编售价:“对,这个面包二十五文一斤。”
接下来,就用不着姜扶生了,姜竹不知道跑哪里借了杆称,高高给老妇人量了一斤面包和一斤蛋糕,连带那锅米浆,一起帮老妇人送到了家里。
附近听闻动静的邻居,也打着哈欠,拿着锅碗朝姜家的米浆摊位走了过来,有来得稍早的,碰到老妇人,交谈几句,不免听到她几句对姜家今天新增的三样吃食的“安利”,也起了兴趣。
有第二个试吃的,就有第三个。
不一会儿,试吃带卖,面包、饼干还有蛋糕,居然比米浆先一步售空!
“没有了?”晚来一步的客人满脸遗憾。
姜竹忙解释:“没想到今天大家都这么捧场,今天带的少,就卖得快,明天一定多带些来。”
“那就给我盛锅米浆吧,多加六勺米碎。”食客说着,递过来一个大锅。
姜扶生看得眼皮一跳,这锅大得,一锅就能把剩下的半桶米浆包圆!
姜家的米浆因为选的是好大米,磨制时又加了焙熟的核桃、杏仁,最后还加了颗粒状的米碎和核桃碎,浆质偏于浓稠,香气足,口感好,定价也不低。
用姜家自备的大勺子量米浆,一勺米浆就要两文钱。
装满食客的这只锅子,姜竹总共舀了十次,另外又加了六勺米碎,总共就是二十二文钱。
这么多钱就用来买一锅米浆,那位客人却眼都没眨一下,利索地搁下铜板就端锅走人。
姜扶生直到他走远,才对着四叔感慨:“……我好像预估错了来买米浆的食客的消费能力。”
三十文钱一斤的蛋糕,说买就买。
一锅当粥吃的米浆,花二十多文也没觉得不值当。
“别说你了,我都在这一块卖好几天了,知道他们比西边的人富裕,但也想到他们这么不差钱!”姜竹同样感慨。
虽然有的客人一次拿着大锅打二十多文米浆,看着很夸张。但那多半是因为他家里人也多。
一勺米浆,加俩馒头,就够一个人早饭了,平均下来,一人也不过两三文钱。
但是主食要换成蛋糕,要吃到饱,一个人就得小半斤,就是十来文钱。
两三文,十来文……
别看单拎出来看,两者好像差得不多,但要放到早饭花费上,它们所代表的消费水平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姜扶生:“咱们回家就盖烤箱,也别换地方了,就针对这一块,年前能挣多少是多少!”
作者有话要说: 我想把文名换成《我在古代开餐饮公司》,怎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