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02、102,我在红楼当天师,约是,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将安太妃废去修为关押起来后,小木人就想回靖安侯府了。
东宫虽承载了他许多回忆,令他怀念,可他与之的缘分,在死亡那一刻就断了。在他心中,谢嘉树和黛玉身边,才是他最终归宿。
太子听说他要离去,十分不舍。他想了想,挽留道:“你再住些时日吧,或许会有第二波意图不轨之人呢?”
小木人觉得此言有理,决定履行职责,保护九叔叔直到谢嘉树归来。
想到谢嘉树归来后,听说他抓住了安太妃,又惊讶又赞许的模样,小木人情不自禁露出了迷之微笑。
可直到冰雪消融,寒冬彻底过去,谢嘉树依然没有任何音讯。反而是西北防线因兵力不足,加之西北王残余部下将士倒戈,引鞑靼入关,以致鞑靼长驱直入,一路攻至上郡。
国难当头,圣元帝不得不重新临朝,率太子与群臣商议布防规划,调兵遣将,忙碌不已。
黛玉同样与谢嘉树失去了联系。每日牵肠挂肚地盯着传音戒指,期待着重新得到回应。正在她心急如焚之时,传来了贾母病逝的消息。
贾母养尊处优多年,临老时却眼见家族倾覆,最为疼爱的贾宝玉又不知所踪,心气散了,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再也支撑不住了。
贾母的丧事是贾敏帮着料理的,还算体面。葬礼上,消失已久的贾宝玉却忽然现身。
他身着一袭灰色僧袍,腕间戴着一串略显陈旧的佛珠,青丝却垂落在肩头,尚未剃度。他神色平和,缓步行至贾母灵前,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就欲转身离去。
贾家众人见他归来,本是大喜过望,没想到他竟毫不留恋,复又要离去,忙上前拦截质问。
贾宝玉面色始终淡淡,温声道:“时候不早,贫僧该回寺里做晚课了。”
贾家众人都呆住了。面前的宝玉太过陌生了,令他们难以反应。
他的目光,甚至从始至终都未看向过前来吊唁的黛玉。
众人还想再劝,薛宝钗忽道:“既然他已勘破红尘,又何必强留?不如放他离去吧。”
众人想起最近忽然执意出家,任他们苦劝无果的惜春,不由都沉默下来。
贾宝玉向众人行了个佛礼,然后望向薛宝钗:“烦请转告太太,晴雯已重入轮回。”
话落,转身大步而去。
深山藏古寺。
贾宝玉回到寺里,天色已变得晦暗。
寺院雄伟,却有些古朴,有人洒扫,有人诵经,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世外清净之地,时间都缓慢下来了。他脚步略微顿了顿,就直直前往偏殿。
偏殿掩映在枝桠遮蔽间,孤零零的独立于寺院一角,因无人踏足,破败老旧,朱漆匾额更是早已失色,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之摧成灰烬。可再凌厉的风,一旦靠近这里,都变得平静而宁和。
蒲团上,一名法相庄严老僧静静独坐,面容雅致,眉目慈悲。
确切的说,这是一只僧人的魂魄。若细看,就会发现,他的面容与身处西北的红衣僧人有七分相似。
老僧看着很是平常,可落入贾宝玉眼中,只觉对方全身都散发着温暖的柔光,悲悯又庄严,仿佛能度尽人间一切苦厄。令他所有的烦恼忧愁,尽皆化作虚无。
那日,他乍见袭人,受惊之下慌不择路,误闯到此山中,远远就见寺院一角佛光耀耀,令人如沐圣光。因身后袭人紧追不舍,他无奈之下循着金光而来,遇见了这名僧人的鬼魂。
老僧心怀慈悲,不仅洗去袭人身上业障,使之彻悟,还度化晴雯放下怨恨,超度她重入轮回。之后,贾宝玉留在寺中,亲眼见凡是遭遇困厄上山求助的普通人,抑或是附近因执念无法轮回的鬼物,都会得到僧人相助。
贾宝玉见过富贵之乡的花团锦簇,又亲历繁华散尽后的凄清,回首过去,宿命的脉络竟日益清晰起来。他向老僧行礼:“弟子已与过去作别,诸事皆过眼云烟,请师父为弟子落发。”
老僧双目半阖,轻轻摇头:“我时日无多了,你我并无师徒缘分。需知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能否顿悟,皆在你本心,不在三千烦恼丝。”
贾宝玉垂下眼,轻声道:“弟子受教了。”
……
西北。
因谢清朗的疯狂行径,不仅红衣僧人受了伤,其手下最擅幻术的阿奴更因此死去。
即使早已知晓要杀谢清朗,必要付出代价,事情的发展还是远超红衣僧人的预估。无奈之下,他只好闭关养伤,再图后事。
然而,在他伤势好转之际,他忽然感应到附近出现巨大的能量波动,他用来圈养十万士兵的阵法也被破了。
红衣僧人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他取出珍藏多年的禅杖,白皙手指在禅杖上轻轻抚摸,神情冷漠地自言自语:“呵呵,为什么总是有人要找死呢?”
话落,他的身影渐渐化作虚无,下一刻,又重新出现在断崖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