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西市,他在盛唐种牡丹,又生,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是年,吐蕃之乱平定,西域商路逐渐恢复秩序,朝廷虽暂时修生养息,却将有东出征讨契丹之意,为稳住西域邦交,鼓励商贸,颁布一系列政令,其中之一,便是令太常寺在以往进行采购的乐坊中增几家胡坊。
先前,胡姬虽然经常出没于宫廷,在梨园中也有一席之地,但因太乐署毕竟代表朝廷,所以西市众多胡人开设的乐坊还未有拿到过乐俸的,只能是望洋兴叹。
现今,乐俸摊到太乐署,便是二万金,一时间引得长安城西市里的胡人乐坊万花齐放,家家户户琴瑟争鸣,笙箫妒色。为候佳音,太乐署在崇仁坊的礼会院张榜布告,李升平满打满算,想从众多乐伎中挑几个人协助春院采购乐器。
这日,苏安被召至丽正殿,一眼就看见坐在圆凳上的人是贺连。贺连静静的,双膝间距半尺,身后投下一道影。他手捏琵琶颈,指尖摁弦,腕处的肌肉线条纤长而紧致。那瞬间,苏安才觉枉过这些年,一个人抱着琵琶的样子竟然是如此美。
李升平手中的木槌“叮”一声,敲在了一面磬上:“韩乐正说,五弦苏安,四弦贺连,二人称得上是天资拔萃。”苏安不知好歹地笑了笑:“贺连拔萃,我没什么。”李升平道:“所以今日,某让你好好听一听《太和》。”
宫廷曲目根据不同场合,有很严明的划分,譬如《太平乐》,用于国宴、节宴或是梨园宴等歌舞升平的场面,听起来活泼生动,颇具盛大艳丽的特点。
然而李升平提到的这曲《太和》,是迎接皇帝专用的音乐,必须端庄凝重,容不得变更。磬的玉石之音鸣起时,贺连的琵琶也弹响,足足是雅乐的成色,音正而声满。苏安听得明白,李升平这是在训斥他平时练曲改动了宫音。
“李大人,至尊也是血肉之躯。”苏安上前,捧起一枚磬,端详道,“我改的音正是《太和》旋律中的不足之处,改完更和美,不信,大可禀奏。”
于是,因一个宫音的正误,李升平提拔贺连去了夏院。苏安看贺连谢恩而去,心里很困惑,明明李升平一向执拗于音准,而这个音,确实是新六典里未刊误的。
李升平坐在案上,命十八位小吏上前来。苏安见每个人的怀中各抱一样琵琶,皱了皱眉。这是一种用来考校乐正的方法:让听者复述其中各种乐器的音调顺序,难度相当于用筷子在沸水中一次夹中一粒珍珠。
“叮咚嘶咿”杂音混响在殿中,就像锅水渐渐烧沸,若是常人,没几个能经得住此般考验,然而,苏安的耳朵自幼敏锐,加上三年来阅曲无数,他闭眼听,偏偏就把十八颗珍珠依次从天花乱坠的水泡中夹了出来,一下差错都没有。
李升平很欣慰,再次敲击磬面的宫音:“闲来物色这些年,总算寻着一双耳朵替某排忧解难。”苏安直问:“大人让我协助春院采购琵琶?”李升平道:“对咯。”苏安道:“那我如果做得好,也能去夏院吗?”李升平道:“行。”
就这样,似乎命中注定,苏安变成了一个既弹琵琶也买琵琶的人。不久后,春院在西市选定六十四家胡坊,便要他一起去检查各坊中的琵琶是否合格。
回想起来,他刚来的时候,听院子里别的乐伎说西市有个酒肆,训练鹦鹉弹鎏金琵琶,这一回再听说,恍若隔世。他自然已去过西市,只是,心境不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