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风月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55章 诱饵来了,抗战之还我河山,汉唐风月1,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见一众大佬们脸上除了惊更多的是不屑,刘浪微微一笑,说道:“我知道诸位可能觉得我刘浪的牛皮都快吹上天了,那先不说什么钢铁,也不说什么药物,先来聊聊化肥。”
说完刘浪把目光投向老叶同志,今天刘浪请老叶同志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替自己站台,他说的话,绝对比刘浪在这儿光嘴皮子上说可要强得多,那帮老狐狸们可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叶企孙苦笑着站起来,道:“刘团长有其他什么产业我不是很清楚,但化肥工厂这事儿还真只能我来说,正是因为有了他提供的合成氨公式,我国第一座化肥工厂才得以在上海落成,现在已经投产数月。这家新成立的公司的投资人是上海青帮的老大杜月笙杜老板,但实际控股人却是刘团长,至于股份多少这里就不方便说了。”
一直只是目光闪动却稳如泰山的范旭东听到老叶同志这么一说,蹭的一下站了起来,神色大为激动,盯着叶企孙问道:“叶教授,您确定上海那座新成立的化肥厂全由我国自己生产,而不是依靠外国进口的原料?”
合成氨这项技术一直以来是范旭东梦寐以求的东西,可这项技术一直被西方国家牢牢封锁着,化肥这样可以将农作物产量提高一两倍的农业神器,中国政府只能掏大量的黄金进行外购,可那远远不能满足中国这样一个工业落后几乎都是农业的农业大国的需求。
曾经的时空中,范旭东也是到了1937年日寇即将全面入侵之时才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成氨工厂,但那却是他花了整整十年之功才完成的。
现在突然听说上海那家新厂竟然没用国外的技术完全靠自己生产,一直致力于民族化工业生产的范旭东哪能不激动。
不要以为商人都是为了钱,那是因为钱赚的还不够多,当钱到了只是一组数字的时候,商人的心态都会发生变化。有的为名,有的为地位,而有些人选择了更博大的胸怀,关注民族和国家,范旭东正是这一类人。
“是的,那座新厂所有的技术都是来自刘团长,我当时正好在上海,有幸参与了他和杜老板的整个合作过程。如若不然,一袋化肥的价格也不会比德国进口的便宜三分之二。”叶企孙笑道。
“刘团长,你牛。”范旭东把目光投向刘浪,由衷的竖起大拇指,继续说道:“本来我还想这两月就去上海拜会杜月笙杜老板,希望他能利用机会从德国人哪儿把合成氨的技术资料给买回来,最终将化肥国产化,我们国家的农民已经很穷了,实在不能把地里本就微薄收入再分出近三成给外国人了,我们不能成为西方国家血腥资本里最底层的劳动力。现在看来,杜老板我不用去见了,见你这个刘老板就可以了。我替全天下的农民们谢谢你。”
说着,范旭东还冲刘浪鞠了一躬。
“哎,别去啊!范老板,你这样让我刘浪怎么好意思,我脸皮一向很薄的你不是不知道。”刘浪慌忙上前扶住已经弯下腰的范旭东。
说实话,历史书中的范旭东的定义就是民族化工业的奠基人,很高大上的定义。但唯有见到真人,和他接触以后,刘浪的体会才更加深刻,他是名商人,但又似乎已经超出了商人的范畴,他的眼里不再是只有钱,因为他的心里装着天下,那个民族化工业奠基人的称号很适合他。
刘浪此言一出,搞得本来还很严肃的范旭东也忍不住笑了。这里所有人的脸皮,恐怕加起来都比不上你刘团长的脸皮厚吧!
不过回头一想也是,又有哪个脸皮薄的人能如此神态自若像喝白开水一样说自己脸皮薄呢?这姑且算是一种自嘲吧!
“刘团长,化肥厂在上海,如果要运到这北方还得两千多里地,运费也是很可观的,如果要是在这北平建成一座的话,我敢保证,单这华北的销量,就不会低于你上海那座工厂的销量,而且这里还能卖到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如果你资金方面有困难,只要你授权,所有资金我来出,而且,和上海一样,由你控股。”范旭东很认真同时也很直接的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