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无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50、传承,五零重生日常,海棠无眠,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队军车,风尘仆仆,挂着霁省的车牌,从大路上驶过来,和姚软枝擦肩而过。
姚软枝若有所感,回头看了一眼,看着那三辆卡车向东而去。
往东,是夹沟村的方向,也是野马山进山口的方向……
农机厂已经今非昔比,早已不是当初澶河南岸一片荒凉的情景。
不到一年的时间,农机厂的厂区已经建设完毕,而且周围的宿舍区也已经完工。一百多名工人,数百名家属在这里生活,需求催生了市场,小商小贩自发地汇集过来,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集市。
这些人就聚集在生活区门口的道路两旁,面前摆放着自家产的各种物品,有的还大声吆喝着揽客,非常热闹。
姚软枝拐了个弯,来到了农机厂工作区大门口。
把门的老李一看见姚软枝,立刻就跑过来打开了大门:“姚厂长,你回来啦!”
姚软枝下了车跟他打招呼:“老李,这几天天气好了,膝盖不疼了吧?”
老李笑眯眯地回答:“姚厂长上次给我捎的那个药膏挺好用的,这个冬天都没怎么疼呢。你是不是要找涂厂长?”他给姚软枝指了个方向,“涂厂长这两天在听课,这刚招进来的新工人,正在培训呢。”
自从姚软枝开了那次培训班效果不错之后,涂强就把这一条记在了自己的小本本里,准备把这个当成农机厂的传统,一直保留下去。
年后招了一批新工人,涂强带人从中挑选了一些基础不错的,按照姚软枝的课程设置,正在培训。
这几天,培训班即将结束,涂强就亲自去听课去,看看培训班的效果。
姚软枝熟门熟路地穿过行政办公的平房,来到培训班的教室门外。
隔着玻璃窗,能看见讲台上正有一个二十五六的男青年在讲课,黑板上还画着一副图。姚软枝挑了挑眉毛。这不正是她改良后的双轮双铧犁设计图吗?
而这个讲课的男青年,也是姚软枝培训班上表现最好的学生朱永飞。
朱永飞本身文化基础不错,又勤奋好学,脑子比较灵活,对姚软枝讲授的知识和技术吸收比较快。姚软枝走的时候,向涂强推荐的几个人当中,就有朱永飞一个。
现在看来,涂强也是大胆启用年轻人,把朱永飞放在了培训班教师的位置上。
天气回暖,教室窗户没有关严实,姚软枝站在窗外,能听见里面朱永飞讲课的内容。
听了几句,姚软枝就在心里点了点头。
有没有东西,不需要听太多,只听他讲话的思路就能听出来。
朱永飞至少是对姚软枝改良的双轮双铧犁下了功夫研究了,讲解起来非常娴熟,把整个设计思路和生产工艺都吃透了。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他还能继续充实自己,多多实践,用心思考,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机设计师,还是很有希望的,也许他还能成为真正的农业机械科学家……
五十年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却也是奋发进取的年代。没有能力的人困苦不堪,有能力的人却如锥处囊中,很快就能脱颖而出。
因为这个时代实在是太缺乏人才了。
朱永飞抬头发现了窗边的姚软枝,脸上一愣,姚软枝隔着窗户对他微笑点头。
很快,培训室的门就打开了,涂强首先走了出来,看见姚软枝就大笑起来:“姚队长,你可是大忙人,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他当然知道姚软枝现在在忙什么,涂强自己现在也同样是忙得脚打后脑壳,没有什么时间跟姚软枝联系。
不过两个人曾经的“战友”情分在这放着,姚软枝的能耐在这放着,涂强见到她还是亲切如故。
朱永飞也跟了出来,向姚软枝问好:“姚老师好。”
他们这个培训班的学员,全都比姚软枝年纪大,开始的时候也许还有过不服气,但是培训中后期,就已经全都被姚软枝的学识能耐折服,言必称“姚老师”。
尤其是当别人提起姚软枝,叫她“姚厂长”的时候,只有他们这些人称之为“姚老师”,他们内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自豪和骄傲。仿佛姚软枝的成就,就是他们的成就一样。
朱永飞自己当了培训教师之后,才明白能够像姚软枝那样,在讲台上不管讲到什么知识技术都信手拈来,在车间里不论说到什么农机工艺都能一针见血,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哪怕他事先准备了很多,可是站到讲台上的时候,永远会有预料不到的问题出现。更别说,他带队去车间实践时,只能对自己熟悉的几种产品进行介绍,有时候还会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
朱永飞明白,这些只能说明,他的水平和姚老师的水平相差太远。
涂强性子直爽,也不多客套,直接就说:“姚队长,你要的那些农具都做好了,放在仓库里,随时可以运走。”
说着,他还好奇地问:“你们在山里情况怎么样?听说有不少退伍军人,还有一些从外面调来的干部?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关于铁原专区有领导想要插手实验农场的消息,涂强从县里隐约听说了。
他就算是不太擅长这些,也能察觉到其中有些不对。
本来只是兴化县里的农场,铁原专区塞进来那么多人,真是有些过界了。
姚软枝就带着县里几个农林部门的技术员,能不能干得过那些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