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番外·感情线·纪录片
三花夕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2、番外·感情线·纪录片,受气包她不干了[快穿],三花夕拾,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请打开作话↓
宁初夏离世后不到半个月,简衡之便也走了。
半个月之内,国内先后走了两个院士,而且这两位院士,还是时常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存在,他们的研究成果,至今还在影响大家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离世后不久,便有一部关于简衡之和宁初夏的纪录片上线,这部纪录片,在上线之前,打的宣传语便是“科学家背后的生活故事”。
在纪念宁初夏和简衡之的热度正高的时候上线,便也得到了很多的点击播放。
作者有话要说:
在纪录片上线的时候,是有过争议的,网友认为,宁初夏和简衡之都是史诗级的科学家,完全可以分开制作纪录片,一人一部,不必要两人合在一起——因为两人的成就实在是太、太、太多了,而且大多还不是共同成果,是各自完成的工作。
当时纪录片导演上微博特地上微博做了解释,说他们当初在申请经费时,便是按照两位大拿分开制作的经费去做的预算,可做完功课,深入接触之后,才发现,他们俩有太多事情,根本没有办法分开讲述。
再加上这部纪录片本身也不是为了讲两人的科学成就,着眼的是科学家背后的,平凡夫妇的生活。
纪录片网络电视同步上线,有不少网友在同一时间,点开了它,然后一并陷入沉默。
纪录片的一开始,是对于两人成果的罗列。
见过像片尾放字幕般的成果表滚动吗?两人的成果多到就得这么放。
在前头的罗列之后,便是两口子坐在沙发上接受采访,和导演聊天般地谈到几样对大众影响颇深的科研成果,以及之所以会研究他们的原因。
比如现在已经被淘汰的wifi信号升级装置,在当年,直接改变了不少家庭稍大、或者是墙稍厚,就得有一头没有信号或者得依赖转接器的问题,发明的原因,其实是他们搬了套房子,在楼上无线信号不稳定,当然,他们用得很早,实际应用开来,是稍晚之后的事情。
“真超长待机”电子设备的电池材料,发明这个初衷,是有一次宁初夏外出去做实验,正好和另一位专家视频同步进度,手机没电,在外开交流会联系不上妻子的简衡之愤而投入研究。
神经意识接入系统的初号机,是宁初夏和丈夫深受实验报告烦恼,两人不太喜欢将这些交给学生,可确实是浪费时间的工作,后来便研究了这个可以直接将神经信号转化为文字的机器,实现了我想即输入的工作。
诸如此类的民用发明,相对要天马行空一些,都是两人在研究之余的空闲时间做的,而军用、国家方向的发明,则是在国家的要求下做的研究。
接下来,纪录片的导演,记录了很长一段宁初夏和简衡之的生活。
夫妻俩的生活,在外人眼中,是单调的。
每天早上起床,宁初夏会和丈夫一起去锻炼,这是夫妻俩结婚几十年都坚持要做的事情,等到锻炼回家,简衡之便开始做家务。
期间穿插了宁初夏的吐槽:“我其实和他说过好几回,被子不用天天折,为什么一定要折豆腐块呢?我觉得看着压力很大。”
“桌面不能摆东西,盘子要从大到小放……”宁初夏对着镜头说了好些,“不过这些都是他的工作,他愿意做,我也不反对。”
她边说话,边看着书,家里的家务她做得很少,倒不是她不愿意做,是简衡之有强迫症,她做的话,约等于夫妻俩轮流各做一遍。
镜头切换,简衡之也在抱怨。
“她现在越来越挑食,关键她记得的论文还比我多。”简衡之忧心忡忡,“大家发表的论文文章,有时都是阶段性的结论,互相都是冲突的,她每次说引用文章片段,我都很难反驳。”
“再有就是,她老是想和我远一些,说距离产生美,我没有这种感觉。”
到这,关于之前为什么两人分开发表的成果更多,这个问题便出现在了屏幕之中。
纪录片的导演颇为故意地分享了几篇网上其他人的分析和猜测,大多是说两人的主要研究方向不同,对于事物的判断不同,又或是煞有介事地说一加一可能会小于一。
然而真相是——
“他在我旁边,我时常不能专心工作。”
以及某人哀怨的反驳:“我受到影响的时间,不到一天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而剩余的三分之二时间内,我的效率是倍增的,总体来看,能完成更多的工作。”
他义正言辞地为自己辩解,接受采访的其他研究工作人员悄悄地同采访人员说——
“简院士每回只要被宁院士赶走去开新的项目,那段时间效率就会快得惊人,平时小半年完成不了的项目,可能一个月两个月就能做完,我们私下都怀疑,可能这是宁院士督促简院士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面对这个猜测,宁初夏对着镜头笑而不语。
——这大概是我预判了他的预判。
摄像机也同样记录下来了两人的兴趣爱好。
其中包括了,分析同一个项目,竞速比谁快;一起给论文挑刺,看谁挑得多等等。
要不是看到两人确确实实讨论得认真,兴致盎然的模样,估计观众都要怀疑,这是强行放天书,整蛊观众了。
诸如此类的片段还有很多。
在研究进程受挫的时候,身为项目总负责人的宁初夏和简衡之,通常都要承担起安慰大家的责任,可这不代表他们自己不会挫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