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云千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1章 郭崇韬心怀恐惧,木匠王爷,飘云千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郭崇韬很讨厌段凝,从能力到品行都很鄙视,曾向李存勖是说道:“段凝就是一个致人亡国的败军之将,集奸邪、谗媚等种种劣迹于一身,绝对不能信任!”可谁知这家伙就如同棉花似的,越弹越起!着实可恨!现在逮到了这个机会,还不把这条不要脸的落水狗一掌拍死!更待何时?
于是郭崇韬求见李存勖,反复抗争,说像段凝这样的贪腐分子,绝不能轻易放过!否则国家的法纪何在?论情论理,郭崇韬说得都堂堂正正,无懈可击,李存勖理屈辞穷。不过,李存勖勃然变色,干脆用音量代替论据,强辞夺理地大怒道:“朕处处被管着,连最起码的自由都没有吗?”
郭崇韬也被吓住了,不敢再说话,于是这场不正规的辩论就此结束,段凝无罪开释!被段凝拿走的那些公款,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其实很明显。这并不是李存勖第一次对郭崇韬大发雷霆,早在郭崇韬刚刚当上中门使那年就有过先例。
李存勖有个习惯,吃饭的时候喜欢有一大堆人陪这。他要的是热热闹闹的气氛,顿顿都是宴席。因为那时候还处于战争期间,李存勖身边最亲近的人,主要是和他一起在战场冲锋陷阵的各级将士,不像灭梁后,主要变成了伶人和宦官。
按说以李存勖的皇帝身份,天天开宴会也实在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当时战事频繁,处处缺银子的情况下,自然显得有点儿浪费。于是,刚当上李存勖心腹的郭崇韬不把自己当外人,上书建议说:要不缩小一下宴会的规模,减少参会人数,能省一点是一点。
那天正好遇上李存勖的情绪不佳,看到郭崇韬的上书,就像发现了一个出气口,就毫不讲理,上纲上线地发起脾气来:“难道我连请为我卖命的忠勇将士,吃顿饭的权力都被剥夺了吗!那好吧,就让军中重新推举一个人当头,我回太原,不在这儿碍手碍脚!”骂完,怒气未消的李存勖当即吩咐他掌书记:“马上发布一道文告,就按我刚才说的写!”
幸运的是,当时担任李存勖掌书记那个人是冯道。冯道一听,这不就是一通疯话吗?他提起笔,却没有往下写。等李存勖的情绪略微平和,才慢慢说道:“大王不是正计划着,要平河南,定天下吗?郭崇韬的请求,算不上什么大错,您要是觉得不好,不接受也就是了。何必还发文告,弄得远近皆知?尤其要是让敌人知道,只会讥笑大王与您的部属之间不和。这样做,对于提高大王的声望,并没有什么好处。”
李存勖听了冯道委婉的劝谏,算是又恢复了一点儿理智。正好有人给郭崇韬报信,郭崇韬急忙赶来认错道歉,这件事算是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此事因为没造成太大影响,毕竟郭崇韬没有亲眼看见李存勖发火时的样子,也就没有过份在意。后来郭崇韬屡出奇谋,多建大功,在李存勖集团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特别是按他的方略成功灭梁,让郭崇韬一度忘乎所以,真把自己当成了李存勖不可或缺的孔明,是古今君臣相得的典范了!
由于对自己的错误定位,郭崇韬便以天下为己任。他在李存勖面前不避忌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为自己与李存勖知交深,非他人可以离间。其实,他已经把李存勖的其他心腹都给得罪了。
李存勖身边心腹人员组成一直在变动,灭梁之后,一起血战沙场的军人少了,伶人和宦官的比例增加了。对于这些人,郭崇韬不喜欢他们,他们也不喜欢郭崇韬。更重要的是,郭崇韬的很多坚持原则的作法,都大大损坏了他们通过不要原则取得的利益。本来大家都在发财,你也没少拿!凭什么你时不时地横插一杆子,屡屡破坏别人的好事,岂能不遭人恨?郭崇韬自然越来越孤立,关于他的坏话也逐步充斥在李存勖的耳边。
还有一个关键之处在于,当李存勖发怒时,那个喜欢与人为善、会为郭崇韬说好话的冯道不在。后唐迁都洛阳后不久,冯道的父亲去世,他便辞职回到故乡瀛洲景城县丁忧去了。但是这些都没让郭崇韬有收手,直到段凝案件发生。郭崇韬因为坚持原则,受到李存勖的当面怒斥,他才算是清醒过来。原来自己在李存勖心中的位置远没有那么重要,皇上的治国理念也和自己不同。可自己已经走得太远了,得罪的人也已经太多,怎么办?郭崇韬开始感到了惶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