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五章声势日涨,汉末之并州匪政,杨氏良家子,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p>
</p>
张瑞主政时间越久,便越是感觉诸葛孔明有经天纬地之才。</p>
</p>
尤其这句话,无时无刻不在惊醒着张瑞的一言一行。</p>
</p>
曾几何时,张瑞一直觉得自已不过是个小蟊贼而已。偷偷占据太原两县之地,连校尉都不敢自称,以汉室县令官吏治县为掩饰。</p>
</p>
比之张纯那种自称天了,拥众十余万人,寇略幽、冀、青、徐四州,震动天下的大叛贼。</p>
</p>
自已可能连被人注意的资格都没有。</p>
</p>
但,就在张瑞自已都没留意的时候。</p>
</p>
督太原军政事张公之名,已经声名远扬,不知不觉间传遍了大河以北的广袤土地。</p>
</p>
在很多人心目中,张瑞已是一方豪杰,是值得追随的英主。</p>
</p>
甚至有人仅冲张瑞声名,便不远千里来投。</p>
</p>
这就导致,张瑞面对眼前这位纳头便拜黑山贼帅,一脸的疑惑。</p>
</p>
要知道对方虽然只在史书上只留下了寥寥几笔,但那也是青史留名!</p>
</p>
别不以为意。</p>
</p>
亿万华夏了孙,99.99%没资格让史官为他记上一笔。</p>
</p>
能在史书留名者,必然有杰出之处。</p>
</p>
于是张瑞问道:“王帅不辞千里,率众而来。可有何教某?”</p>
</p>
被张瑞称为王帅的,便是黑山军小帅王当。</p>
</p>
史书记载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山谷皆相通,其小帅孙轻、王当等,各以部众从张燕,众至百万,号曰黑山。</p>
</p>
这位与孙轻相熟的小帅,亦是心中疑惑。</p>
</p>
自已何德何能,敢对张公指教?</p>
</p>
莫非每一名投效的山贼头目,张公都会不耻下问?</p>
</p>
如此真可谓礼贤下士。</p>
</p>
周公亦不过如此吧?</p>
</p>
就是不知张公见某之前有未吐哺。</p>
</p>
不敢多胡思乱想,王当连忙回道:“某在黑山便曾闻张公慷慨雄烈之名。带甲十万,一战尽戮李大目部众八万人。实乃当世英杰,某敬服日久。如今率部投效,愿为张公效犬马之劳。”</p>
</p>
一战尽戮李大目部众八万人是什么鬼?</p>
</p>
高顺给我的战报可不是这样的!我收到的报告是李大目攻坚不顺,顿兵坚营之下月余,粮草耗尽,士气溃散。整场战争耗时月余</p>
</p>
这怎么传到千里之外,就变成了一战尽戮敌众八万人了?</p>
</p>
张瑞感觉如此好笑。</p>
</p>
怕不是李大目出兵三万,号称八万吧?</p>
</p>
而李大目部众逃出升天者寥寥无几。这群黑山匪寇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击败这八万人的其实是精兵万余。</p>
</p>
以他们的见识,李大目八万人战败了。</p>
</p>
那只有一个原因!</p>
</p>
张公麾下部众定然更多。一定有铁甲十万!</p>
</p>
机智如我!一眼就看清了事情的真相!</p>
</p>
于是张瑞乃知自已再不可妄自菲薄。</p>
</p>
自已再也不是当初那个迷惘、孱弱,随时可能自生自灭的小贼。</p>
</p>
如今天下人眼中,太原张公已是顶天立地的豪杰,身孚众望,身后可以庇护生民无数。</p>
</p>
那些自知不能独自成就一番大业的英杰已经会主动考虑投靠到太原羽翼下求得庇护。</p>
</p>
便如隋末豪杰纷纷投靠瓦岗。</p>
</p>
张瑞颇感欣喜。</p>
</p>
但亦心有忧虑。</p>
</p>
中平六年二月,皇甫嵩已解陈仓之围。</p>
</p>
朝廷四万精锐禁军终于可以从西凉脱身。</p>
</p>
历史上这支禁军二月击溃了西凉叛军,十月便调转矛锋,征讨近在洛阳咫尺的河东白波军。</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