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唐等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章 三大神器,开局绑架了隋炀帝,回唐等死,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b>在隋唐时期,一石大约相当六十公斤,也就是一百二十斤。
亩产三十一石,也就是说一亩产粮……特么三千余斤!
杨广这个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天子,此刻眼睛都直了。
都不用许牧开口,直接上前,不再管什么尊卑,抓住了奔跑而来的农书记的肩膀,连忙质问道“当真亩产三十一石?”
虽然已经是个老头了,但杨广的力气还是非同一般,农书记被抓的双肩生疼,本能地看向许牧。
“好了,老杨,你放开他,他是管理土豆项目田的农书记,不会说谎的,正好我们就要去看看土豆项目田的丰收情况。”
许牧拉开了老杨和宋斌,也就是土豆项目田的农书记。
自从今年年初启动的土豆项目田,他就一直负责土豆项目田的催种,催收,催缴各项事宜。
因为做事干练,井井有条,所以许牧知道他的名字。
“主公,今年一共收成了两次,上一次亩产二十七石,这次能突破三十一石,多亏了主公推出的水转筒车,曲辕犁和新式农肥啊……”
一路走着,三十余岁的宋斌一路上眉飞色舞,高兴的不得了。
“你放心,许诺给你的提成不会少的,这一次土豆田产出了多少粮食,千分之一都是你的!”
许牧则很是大方地说道。
为了鼓励这些农书记,许牧特地提出了分成奖励的措施。
亩产越多,对他们的奖励越多。
同样的,参与了农田种植的那些农民们,也可以获得不菲的报酬。
眼下……土豆冬小麦这些作物只是试种,还没有普及开放给万民城的百姓们。
他的万民城,在大业十四年人口才刚刚破万,也是年初才启动的农产品试验田项目。
其实不只是冬小麦,土豆,还有棉花,玉米,辣椒这些后世明朝才能引进的农作物,都被他单独了项目田,派遣专门农书记负责。
在刚开始的时候,万民城的百姓们都不相信这个项目田能种出东西。
甚至连那些农书记都不相信能够成功。
冬天种东西……
几乎是不可能的。
进行这些项目田的种植,也都是敷衍完成任务而已。
宋斌也是如此。
作为一个资深老农民,他在大隋种过的田,曾经高达乡里产量第一,自然而然地被推举成为了土豆项目田的农书记。
正因为了解,他更是深知,在冬天种植作物,有多困难。
那些娇贵的粮食作物,根本活不过寒冬。
起初他是抱着敷衍的态度来当这个农书记的,对于许牧所说的千分之一的提成根本没放在心上。
就算有千分之一,又能有多少?
一亩地,了不得产出一石,分他千分之一……
呵呵……
土豆田项目开辟在两个荒山山腰,面积大概有二十余亩。
分到他手上,恐怕就够几天的粮食了吧?
抱着这样的态度,宋斌甚至跟老伴说“咱们主公什么都好,就是不懂种田,咱们大隋啊,想要种粮食,最重要是看天吃饭,看土吃饭,这种半山腰开辟出的贫瘠农田,冬天恐怕连草都长不出来。”
但这个什么都不懂的主公,在开荒之后,就派士兵送来了一个自称改进过的耕地器械。
曲辕犁。
和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差不多,但看起来简化了不少。
在唐朝之前,大部分用的还是直辕犁,需要三个人两头牛一起来耕田。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许牧在人口扩张后,一段时间重点就放在改进农业设备的课题研究上。
让研究所的人疯狂研究,花费了十天不到时间,总算是把曲辕犁给改进了。
当然,他提供了关键性的想法和建议。
随着曲辕犁问世,一头牛一个人,高速省力的耕种方式瞬间取代了老旧落后的两牛三人的耕种方式。
此后,宋斌发现,在犁地结束后,主公又送来了一桶桶奇臭无比的东西。
没错,就是人的以及万民城里饲养的各种猪样鸡鸭的粪便。
其实,在隋唐之前,智慧的农民们已经知道粪便可以增进土壤的肥力,让庄稼长势喜人。
但他们并不清楚,如何科学地沤制农肥……
关于这个课题,许牧让研究所的匠人们专门开设课题研究,总算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当然,现在还无法做到后世那种磷肥,氮肥等提取,不过增进肥力倒是成功做到了。
在新建的万民城内,就筹备规划有肥料制造厂。
专门用来利用各种东西来制造肥力惊人的农作物肥料。
在以农为本的隋唐,农业是必须要突破的环节。
在经过了第一轮施肥之后,许牧才下令,让农书记催项目田的农民们播种。
播种完毕后,再次推出了第三件神器。
水转筒车!
这种新式设备,同样是在唐朝时期才被江南地区农民发明出来的。
许牧借助加速的研究所,提前把它制造了出来。
它可以一级一级地提水,完美的解决了在半山腰上农田灌溉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