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木樨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3章:西征(8),章献明肃皇太后,十里木樨林,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萧太后治国期间平息了国内诸王为争夺皇位而展开多次同室操戈内乱,坚持祖宗制定的“一国两制”汉人治汉,辽人治辽的基本国策;加强军事建设,是辽人的面貌焕然一新。
同比南边的劲敌宋朝却是文人政治,宋朝的枢密院全是文人;而辽朝的枢密院却是军人。
辽军和宋军对阵萧太后每战必到,大大鼓舞了军队的士气。
反观宋朝,皇帝不上前线,却画张阵图遥控指挥军队。
前线指挥官开辟一个新战场,都要八百里加急快马送回汴京让皇帝审阅批准。
这样的军队和机械的指挥能打胜仗鬼才相信,但宋太宗乐此不疲。
宋太宗是北南两宋灭亡的始作俑者,这家伙不择手段登上皇位后;亲临战场两次,可都是以失败而告终;高梁河之战他骑了一头毛驴侥幸捡得性命;从此一听见辽军都是心惊胆战。
宋太宗以后的几个皇帝更就甭提,没有超过其祖宗的;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是超过了祖宗可那是做了女真人的俘虏后。
萧太后却不一样,每战一定亲临前线;萧太后上前后不是宋太宗那样的瞎指挥,而是充分发挥将士的作用。
萧太后手下大将林立,像韩德让、耶律斜轸、耶律休哥、耶律挞凛更是骁勇善战,为萧太后早把生死置之度外。
毋容置疑,萧太后面对的宋国是一个强大的劲敌;宋国的军事实力疲软但经济飞速发展。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实行的是远交近攻的战略国策跟辽国订立了《雄州之盟》,宋辽边境平定了十几年。
然而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屡屡对辽国边境发起攻击,焦点是索要燕云十六州。
宋太祖说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的地盘,石敬瑭为了做儿皇帝献给大辽契丹国的;辽国必须还给宋国。
这真是站着说话不弯腰疼,哪个人规定燕云十六州就是宋国的地盘?萧太后还说汴京城是大辽契丹国的京城哩。
天显十一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让辽国为父割让燕云十六州;乞求辽太宗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对后唐。
耶律德光亲率5万骑兵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
后唐将领高行周、符彦卿率兵前来叫战,耶律德光假装退却;张敬达、杨光远又在西边列阵,未及成列,耶律德光以兵逼近之。
高行周、符彦卿为伏兵截断,首尾不能相顾;张敬达、杨光远大败,丢弃的兵仗堆积如山,斩首数万级。
其后,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上党助石敬塘灭后唐;割取燕云十六州。
大辽契丹国得到燕云十六州后,耶律德光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就是汉人治汉,辽人治辽;分族而治的国策极大繁荣了燕云十六州,一直到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一国两制的政策都没有变化。
从这个层面讲,辽国才是政治嗅觉最灵敏的国家和部族;他们在公元八世纪就知道分族而治,区别对待的策略;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南下的基地。
会同四年942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拒不称臣;耶律德光率军南下问罪,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率领所部二十万人前来投降。
会同九年947年,耶律德光率军攻入后晋首都东京汴梁俘虏后晋出帝石重贵灭后晋。
会同十年正月初一947年1月25日,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
大同元年二月初一947年2月24日,耶律德光在东京皇宫下诏将国号“大契丹国”改为“大辽”。
这又说明大辽先于北宋在汴梁称帝都。
大辽契丹国发祥于潢河(今西拉木伦河和西辽河)流域,五代初
崛起。。
公元907年(后梁开平元年),耶律阿保机代遥辇氏为契丹主并八部为一国;916年(后梁贞明二年)称帝。
太祖耶律阿保机登基后相继征服周围的奚、霫、黑车子室韦、女真、乌古、室韦、吐谷浑、党项、鞑靼、沙陀等部,攻取营州、平州、辽东,于天赞五年(公元926年正月灭渤海国,天显十一年(公元936年,后晋天福元年)取得了燕云十六州;成为华夏北方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
<scrpt></scrp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