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8章 文旅名城,拼搏年代,白色十三号,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下着蒙蒙细雨,老街上面有些泥泞,却不能降低县府大领导的性质,穿着雨靴走进一栋老房子里,看着老旧却又结实的建筑,颇感兴趣的这里摸下,那里拍一下,似乎看到了计划的一部分。
范教授在吕振飞和吕冬的陪同下,挨间查看着翻修的老房子。
大到房梁屋脊,小到圆凳摆件,看得特别仔细。
来到厢房,范教授忠于点了点头,对吕振飞说道:“老吕,比我想的要好。”
吕振飞笑起来:“范老哥,虽然我从九十年代初就干起建砖混楼房的活了,但家传手艺总算没有忘。再说,能修成这样,也是沾了你的光,没你介绍的那些地方买仿古的材料,也做不成现在这样。”
范教授说道:“不用谦虚,你们还得积累经验和技术,不过维修之类的活,应该难不住你们。”
吕冬放下手里一个仿古瓷器,说道:“教授,那边确定啥时候开始?”
范教授指了指吕冬:“你啊,整天就琢磨这事。”
吕冬干脆来个倚小卖小:“我是吕家村的一份子,当然要给吕家村谋求利益。”
“这话说得没错。”范教授说道:“青照找不到比你们更适合的队伍,我会提建议的。”
几个人回到堂屋里,大领导和吕振林等人正坐在官帽椅上说话,面前是仿古的紫黑色实木桌子,用的是青花茶具,颇有种古色古香的意味。
老街上其他的房子,比起这栋翻新的,虽然历史厚重感十足,但也显得破破烂烂,这边反而更适合人参观闲坐。
有青照台记者一直在跟拍,大领导侃侃而谈:“早就听说吕家村保留了几百米主街道,多条小胡同的老式建筑格局,今天过来这一看,饱含着青照千年古县的历史韵味,这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保护好它们!要让它们在新时代继续发光,见证青照的发展建设!”
吕振林是村里的一把手,这时只能他来接话:“领导的指示,为吕家村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又说了些冠冕堂皇的话,等有人端来干果和一些吕家食品公司的小零食时,大领导摆摆手:“关了。”
电视台记者把摄像机关了,很识趣的去其他房间拍摄素材。
几个人聊吕家村的事,重点说起吕家村的老街,以及对于这条老街的一些设想。
吕振林和吕振飞都有意将吕冬推到前台,由他具体来说。
从县里通知领导要过来视察,吕冬就开始做准备,还想范教授和马明专门请教过,这时候所说的,全都是应景的话。
县里的一号和二号已经达成一致,大计划不会改变,吕家村作为一个人口只有1000多的自然村,想要在接下来的青照大建设中分上一杯羹,只能顺势而为,不可能跟县里顶着干。
或许,全国有不少村子有这样的实力,但吕家村远远还没走到那一步。
吕冬的话,都仔细斟酌过:“吕家村背靠青照河,距离县城和大学城直线距离不到三公里,有河道直接与县城相连,属于县志里有记载的古村落,目前又是省级文明村,如果县里沿河发展旅游产业,正好顺流而下抵达吕家村,吕家村的卤煮、炒货和古建筑,也能进一步促进县里的发展。”
他有证携委员的身份,县里很多政策都知道,说起来话不用遮遮掩掩,况且他就是按照大领导的计划和设想作为蓝图来说的:“以墨泉公园和李清照故居作为起始点,中间历经眼明泉、荷花池、七星台、齐长城、女郎山和吕家村古村等等,青照河能起到最好的串联作用。”
目前正是在拟定详细计划阶段,大领导既然想做事,也听得进意见,何况这个年轻人还是县里公认的能人。
越了解吕家村和吕家村有关的产业,越能看到吕冬这个年轻人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这样的人有能力,又对青照特别了解,还顺应他的计划,大领导认为多听听没坏处。
“范教授,我们太东是不是有个说法?”吕冬看向范教授,这是他听马明说的:“先有平陵城,再有泉南府!平陵,指的就是青照吧?”
范教授应道:“是!按照学术界的说法,青照县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能追溯到9000多年前,汉代初期属于吕国的封地,设县也有一千多年历史,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
吕冬说道:“人都说南凤凰、北平遥,说不定下一个崛起的文旅名城就是青照。”
这话难免有给大领导拍马屁的嫌疑,但吕冬不在乎,如果大领导的计划,只停留在县城墨泉、李清照故居、眼明泉和荷花池那一片,吕家村难以借到这个势!
如果将吕家村囊括进去,从资源到资金再到政策上的优势,能让吕家村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如果这样,吕冬不介意多拍领导几个马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