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文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五章 山乡巨变(六),岁月流歌,淮上文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b>早年间,下游的水库大坝没有建成之前,红石湾这一带,还是个水陆交通都很便利的地方。
沿着西淠河顺流而下,可以直达淮河,这条水路自打唐宋以来就是一条很著名的茶道。
如果沿着老沙河逆流而上,再沿着山中的茶马古道一路往南翻越几座大山,便来到了长江水系。
辽阔的江汉平原近在眼前,不管是沿着陆路去武汉,还是沿江东去前往江浙诸省,都非常的方便了。
陆路方面,陆安州、大青山、鲜花坪、麻埠街之间,自古以来就有官道相连。红石湾小学如今所在的位置距离最近的官道,不足十里的路程,牛车马车都能行走。
所以在民国以前,湘赣、西南诸省的商贾和移民前往陆安州、庐州府,大多会选择穿越大别山脉,走麻埠街茶市所在的这条水路。
听老辈人讲,那个时候西淠河每年的丰水季节,河面上的竹排木排络绎不绝。山下的红土路上,经常有插着镖旗、操着外省口音的马帮商队匆匆经过。
他们带来了洋布洋油、洋钉池盐。&nbp;秋冬时节原路返回时,马背、商船上的货品,已经换成大别山里盛产的绿茶和黄烟了。
解放后,一条大坝凌空而起,阻断了咆哮的山洪、造福了百万苍生,也使得红石湾从此成了一座与世隔绝的人间孤岛。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当地的土著山民,大多都是湘赣移民的后裔。困在这片山水之间,尽管没有诗人笔下描写的那般遥远,但到吴老师、张老师他们这一辈,差不多已有两代人了。
所以人们做梦都想着能有一条红土路通往山外,把这人间的烟火再次连接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也是那个年代广为流传的一个口号。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其实搞不清楚,修路和致富到底有啥关系。
看到一些投资几百亿修建的高速公路,半天见不到一辆汽车,也不禁会犯嘀咕,这不是在白白浪费纳税人的辛苦钱嘛。这些投资用在实实在在的民生上岂不是更好?比如加点工资、减少一些农业税之类。
直到二十年后,四通八达的高速交通网络,打通了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见证了整个国家的繁荣和复兴,每个人才由衷的感叹道,真是要想富先修路啊!
要不是当年伟大的设计师们高瞻远瞩,勒紧裤腰带搞基建,建高速、修高铁、建机场、建港口,改变电力、通讯的落后面貌,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国家现在说不定还是翻版的印度呢!
从投资学的角度来看,交通属于投资硬环境的范畴。
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最基本的切入点,就是看它的硬环境怎么样,有没有实现“七通一平”。
目前很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连最基本的投资硬环境都不具备。比如一个十万人以上的中等城镇,甚至不通网络、不通水气,每天供电三小时,就像我们国家的七八十年代那样。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如果不改变,要想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这些国家又有一个共同的国情,就是政府没有钱,然而基建工程又都是烧钱的大项目。这样的一对矛盾该怎么解决呢?答案是“中国模式”。
政府放权,向世界敞开大门,通过各种项目融资模式引入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
所以在“一带一路”的资本输出战略中,基建产能、技术、人才的全方位输出,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与沿线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找到了战略合作的契合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