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文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九章 农民进城(六),岁月流歌,淮上文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b>腊八一过就是年了,正是乡下人进城打年货的好日子。

加之人民剧院、解放剧院、县黄梅剧团,以及县城最大的农贸自由市场全在附近,所以狭窄的三里街,一天到晚也成了人头攒动的海洋。

红石湾茶货店的生意,更是一开张就遇到了,还顺带带火了门口的两个烧饼摊和红薯摊。

王世川一个人完全忙活不过来了,不得不搬救兵,请在城关镇初中教书的妹妹英子,空闲时间过来帮忙。

前面已经说过,英子继承了王元初老先生的文墨基因,写得一手好书法,又有些商业头脑,岂能错过这样的机会。

她赶紧叫来在本校读书的毛丫头,姑侄两人连续加班几个通宵,硬是赶出了几百幅对联。

寒假就快到了,写对联赚些零花钱,也是那个年代的教书先生们年关时节的一项重要副业。

又能帮着二哥卖茶叶,小王老师的如意算盘,打的可真是太精了。

茶货店的门口,卖对联的和卖烧饼的相得益彰,一点也不违和。

好像一幅喜庆祥和的旧年风情画,带着淡淡的乡愁,渐渐消失在滚滚的人潮里。

农家的妇女们都有过年情节,不管平时日子过得咋样,年关的时候总会赶上几趟大集,给全家人置办一些过年的新衣服,买些糖果、烟花、炮竹、年画之类的年货。

最贫寒的人家,也会上街买上几斤豆腐、请张财神爷回来,青菜豆腐保平安嘛。

卫兰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自家的茶货店自从开张以来,她还一次没有来过呢。那个急啊,一天到晚心里就像猫抓了一样。

小年过后,好不容易安排好家里和茶厂的大小事务,卫兰就迫不及待的领着大成小旺,直奔县城的三里街来了。

毛丫头眼尖,最先看见了街道人流中的卫兰娘仨,便喜出望外的迎上前去。

“二妈!大成子!二大!二妈她们来啦!”

王世川和英子听到毛丫头的吆喝,都赶紧迎了出来。

人群中的卫兰一手拉着大成子,一手牵着旺孩。母子三人衣发凌乱狼狈不堪,旺孩脚上的鞋也丢了一只。

“哈哈哈!你们娘三这是啥造型啊?逃荒要饭来啦!”

王世川心疼的抱起小儿旺孩,开怀的大笑了起来。

“哎呀,坐车的人挤破头,我又晕车,以后逢年过节再也不赶这个热闹摊了!”

卫兰嗔怪的看了丈夫一眼,满心欢喜的埋怨道。

王世川今天西装革履,外边套了一件草绿色军大衣,头上戴了顶呢布工人帽,一副妥妥的干部模样,整的媳妇都快认不出他来了。

“小姑,这就是我们家的店?”

卫兰拉着英子的手,小心翼翼的问道。她有点不相信眼前这个敞亮阔气的茶货店,是自己家的产业。

“二嫂,三里街是你的老根据地了,你怎么搞得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嘿嘿。我们都在这了还能有错?你现在到家啦!”

英子打趣嫂子道,她感觉二嫂这么精明能干的女人,这几年一直守在红石湾那片山旮旯,整个人都有点不精神了。二哥来县城开店这步棋真是走对了,赚不赚钱还在此次,领着全家人换个活法才是最大的意义。

“以前都是别人的地盘,今天回自个家来,能一样吗?茶叶卖的不错吧?快领我看看!”

前来问茶买对联的客人越来越多,自家人不再寒暄,赶紧分头照顾生意去了。

卫兰双手捋了捋头发,仿佛又看见了五年前的自己,就在这条三里街上,起早贪黑叫卖茶叶。

日子过得可真快啊。

她长长舒了口气,一路的舟车劳顿全然消失。

以前那位在市场里摆摊卖茶的卫兰又重新复活了,身边嘈杂凌乱的长街都一下变得鲜活了起来。

大成和小旺,娃们的天性还没有改变。大人们叙话的功夫,小哥俩已经手拉手直奔门口的烧饼摊去了,直愣愣的站在那边瞅了老半天。

英子感觉这俩侄儿馋猫一样有点丢人,赶紧给他俩一人买了三块红糖烧饼。

熊娃们这下可算是过年了,大小门神一般坐在店铺前的台阶上,若无旁人的大口咪西了起来。

晚间收摊关门,英子带着三个小孩看电影吃夜宵去了,王世川破天荒头一次,请媳妇卫兰去附近的剧院看了一场黄梅戏。

观戏归来,夜已经很深了。

昏暗的街道上寒风刺骨,随处可见一堆堆的娃们,正在街头巷尾燃放着烟花,耳边不时传来呲老鼠(江淮土话,烟花玩具的一种)尖锐的盘旋声。

“卫兰,城里好吧?山旮旯里哪有这样的热闹。”

王世川脱下棉大衣给媳妇披上,他自己却在夜风里抖成了一团,隆冬的夜晚滴水成冰,真是太冷了。

“千好万好没有自家的窝好,租来的房子住着不舒坦。”

一对老农民在大街上卿卿我我,卫兰怎么都觉得别扭,她又想起红石湾家中的肥猪和鸡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末世之重返饥荒

奶燃

栩栩若生

小叙

狼与玫瑰

宇宙第一红

共度岁月长

旧月安好

天星十八宿

山水冷海

宫中有喜:驸马也会读心术

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