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五章:大阅兵(下),日月永在,煌煌华夏,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声声炮响后,本还静谧的长安街上响起了阵阵马蹄声。<r/>
<r/>
自标营方向,十余名骑手驰骋而来,当先者正是此次阅兵的指挥使铁铉。<r/>
<r/>
十余人来到承天门前的金水桥翻身下马,皆跪伏于地,铁铉叩首朗声道,“臣,五军都督府总提调官,国防军都指挥使,庚辰阅兵典仪指挥使铁铉,参拜吾皇万岁,受阅部队集结已毕。”<r/>
<r/>
因为是大典,所以这里的铁铉行的是跪礼而非新式军礼。<r/>
<r/>
朱允炆感觉自己的嗓子有些发紧,遂轻咳一声,“开始吧。”<r/>
<r/>
铁铉引着身后随扈起身,“吹号!”<r/>
<r/>
十余名随扈抄起随身的号角,分散的站在金水河边,鼓起腮帮子奋力吹响。<r/>
<r/>
“呜!!”<r/>
<r/>
充满着沙场硝烟味道的号角声,厚重而高亢,顷刻间便传到了数里之外的方阵所在,那在朱允炆眼中模糊的团团黑影陡然“跳动”了一下。<r/>
<r/>
“我的天,那里还真有驻军。”<r/>
<r/>
朱柏的瞪大了眼睛,看着远处逐渐清晰的团团黑影,耳边开始响起了微不可察的“噔噔”声。<r/>
<r/>
几万人呆在一个地方,是如何做到一点声音没有的?<r/>
<r/>
朱柏看着远处那团团黑影上方被惊起的无数飞鸟,怎么也想不明白,什么样的军队能在一个地方待上一个时辰还能保持如此的安静?<r/>
<r/>
只是,这噔噔声从哪里传来的?<r/>
<r/>
一众亲王四下环顾,周遭也没有人胡乱走动啊。<r/>
<r/>
就这乱瞄的功夫,耳边齐整的噔噔声愈加清晰,寻声望去,这一眼,承天门上可就呆住了。<r/>
<r/>
视线尽头处的那所谓黑影已经走近,撞进眼帘的是数千名着半身甲,怀中斜持着新式火枪的明军将士,方才所听到的噔噔声,是这数千人行进时后脚跟军靴皮革落地的声音。<r/>
<r/>
只有每一次跨步都在同时迈开腿,同时落下,只有每一步的跨度和高度完全一致,才能保证这落地时的声音短暂而厚重,没有任何杂音。<r/>
<r/>
朱允炆后世看过很多次阅兵,但这一次观看,仍激动的浑身战栗,拢于袍袖中的双手攥到发白,一张脸憋得通红。<r/>
<r/>
这一个方阵可是横四十纵二十五的千人方阵,而不是后世比较常见的百人方阵,想要做到完全的步调一致,难度可是要大得多,但同样,带来的震撼和视觉冲击也绝不是百人方阵可比的。<r/>
<r/>
每个方阵之前有三名领队,也就是一名千户和两名副千户,三人分别高举一面旗帜,居中的是朱允炆为大明设计的国旗:旗帜采用赤红色,上绣的图案为日月华章上的金日银月、龙凤走兽。两名副千户则一面执军旗,即充满硝烟气息的土色坐底,正中央一个大大的明字,另一名副千户则执番号旗,上写(国防军三师第一卫)<r/>
<r/>
新军编制略分别于地方军,在小规模上没有做更改,仍是十人为一小旗,五十人为总旗,百人设百户,千人设千户;上有微改,即三个千户所为营,三营为一卫,卫设指挥使,有一个指挥千户所,含括参谋、政委、警卫、斥候,一卫便是一万人。<r/>
<r/>
卫上有师,含三卫一个指挥营,合计三万三千人。如今新军便是七个师加上铁铉的教导卫,两个预备卫合计人数二十六万一千人。<r/>
<r/>
当第一个方阵行进至承天门时,领头的千户陡然大喝,“明军威武!”<r/>
<r/>
但见一千人齐刷刷扭头看向朱允炆,正在行进中的步伐猛然一顿,随后有力的踢出,在重重的落在地上,“咚!”<r/>
<r/>
而被将士们双手紧握,放于怀中斜抱的火枪唰啦一声,陡然挺向正前方位,直直的抵在身前战友后脖颈不足三寸的位置!<r/>
<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