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二章:大朝会,日月永在,煌煌华夏,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月的年假一结束,大朝会上暴昭就提出了给朱文奎选老师的想法,被朱允炆一口回绝。<r/>
<r/>
“文奎顽劣,朕以命皇后严加管教,待日后定下心性后再选良师教诲。”<r/>
<r/>
朱允炆是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以后接受传统儒学的教育,都不用举例,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凡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帝,没有一个是传统儒学教出来的。<r/>
<r/>
儒学只是统治阶层用来愚民的工具,士人阶级还想拿来愚君,这样一代代下去,这天下,可不就成士人阶级的了?<r/>
<r/>
“商税今年才开始正式征收,所得税银暂无法估算,内阁审议了一下今年朝廷的开支,赤字大概有七百万两。”<r/>
<r/>
朱允炆拿着一份奏本,俯视着满堂衮衮诸公。<r/>
<r/>
“主要的大头开支在于扩充闽浙水师、南京往河南、北京修路,内阁希望少修一条路,等年底商税的税银收上来,明年再修。”<r/>
<r/>
说着说着朱允炆就笑了,点了夏元吉的名字,问道。<r/>
<r/>
“钱留在国库里不用等着下崽吗?如果卿不愿意寅吃卯粮,朕这到有个解决的办法,朕让辽王叔打皇商府库里拿出一千万两,贷给户部,户部支付利金如何?”<r/>
<r/>
国库从商库贷款?朝廷向商人支付利金?<r/>
<r/>
这也就是皇帝的脑子里能想出的主意!<r/>
<r/>
夏元吉心里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贷银搞建设,年底户部清算的时候,还要多一笔支出,这一笔多支出的,国家的钱就进了宗亲私人的口袋,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只能硬着头皮说道。<r/>
<r/>
“请陛下放心,修路的开支,户部还有些积蓄,撑的下来。”<r/>
<r/>
洪武三十余年国税攒下的家底子本就不多,去年就多开了千万两,今年又要多开几百万,这样下去,要不得几年国库就干咯。<r/>
<r/>
夏元吉一脸的便秘表情落到朱允炆眼里,后者就一阵好笑。<r/>
<r/>
古人管钱,只知道节流,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去想开源,永远都是盘子里有多少就控制在这个小圈子里,没想过前期投资能换到多少后续的回报。<r/>
<r/>
“朕让五军府提调全国剿匪,南京往开封、北京、闽浙的通途,户部可以跟地方布政使司合作,设立路卡,按照通商的货物总额按比例收取路费,几百万两而已,最多两三年就收回来了。”<r/>
<r/>
朝廷收过路费?这跟土匪有什么区别?<r/>
<r/>
夏元吉下意识就想开口劝谏,就看到朱允炆一摆手:“这事就这么定了,具体的章程卿家自己跟地方协调吧,下一项。”<r/>
<r/>
放下户部的奏本,紧跟着便是兵部的。<r/>
<r/>
“辽东、甘肃换防以来,裁汰老兵一万八千人,兵部遴选的兵员已经全数补充完毕,老兵该如何安置?”<r/>
<r/>
以往军中的老兵退伍,洪武朝的办法就是编入军籍,各归其乡做军户,内阁本身也是这么批的,但是奏本到朱允炆这被留中,没有批复,而是拿到了朝会上。<r/>
<r/>
大明的军户已经足够多了,而且军籍早晚要被裁汰编入民籍,都是大明的子民,哪里需要做的那么泾渭分明,朱允炆不想把阶级固化。<r/>
<r/>
等什么时候朝廷足够富裕了,能够承担起正规军现银军费之后,军籍制就会被撤销,地方直接上武警制或生产兵团,各省按照军田数量设置兵额上限,其余的就转成普通百姓。<r/>
<r/>
“兵部记录一下,有愿意回乡的朝廷发给他们粮种,直接归乡垦荒吧,免他们两年的粮税,每人限垦十亩,地方府县要严加稽核,登记在册。”<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