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七章:求是报(上),日月永在,煌煌华夏,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r/>

“敢问陛下,这求是报,规模打算办多大?内容上主要选定哪些方面”<r/>

<r/>

暴昭问了一句,心里还是有些不解。<r/>

<r/>

大明本身是有邸报这种官报的,中枢印发下达北平、十二省和贵州都司,然后地方拿着这份邸报加印再经驿站发到各府,不会再往下到县乡。<r/>

<r/>

而听朱允炆这意思,这一份求是报的规模只怕不会小,那有这个必要吗?<r/>

<r/>

报上说什么?说中枢政策还是明颁皇帝的诏书,整一个类似两宋时期的大诏合集?<r/>

<r/>

让底层的商贾百姓都看看皇帝的文采?<r/>

<r/>

“规模的话,仿照邸报。”<r/>

<r/>

大明全国都有驿站,负责的任务就是跑腿送信,平日里接一些民间的私活盈利,只不过越偏僻的地方越是麻烦些罢了。<r/>

<r/>

“只不过迥于邸报,某些地方朕要做微调。”<r/>

<r/>

朱允炆挥手,双喜拿了几份空白的题本放到四阁的面前,令四人为之一愣。<r/>

<r/>

看到四人不解,朱允炆笑了起来,解释道:“朕听过一句话,叫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明很多事不能光靠脑子记,还是用笔写下来,不至于忘掉。”<r/>

<r/>

后世领导开会,与会的干部哪一个不是一个笔记本一杆笔埋头记,这不仅是写给领导看表明自己的认真态度,这也是实打实的一件值得学习借鉴的行为。<r/>

<r/>

皇帝开会,有时候滔滔不绝说了很多的想法,大臣全靠脑子记,能记住多少?<r/>

<r/>

转过头来,皇帝也忘了大臣也忘了,那还治个屁的国。<r/>

<r/>

朱允炆有小本本治国的习惯,那是因为这种习惯确实是一种好习惯,现在,他必须也要让内阁学会养成这个习惯。<r/>

<r/>

“朕来说,你们来记。”<r/>

<r/>

说着话,朱允炆看了一眼杨溥,这个负责御前拟诏的状元公马上明白过来,马上找出一份空白题本,自己也开始屏气凝神准备记录。<r/>

<r/>

“求是报的发送以时间为准,每十日一期,初一、初十和二十各发一期。<r/>

<r/>

而求是报的范围,将不会包括辽东、关西七卫、朵甘都司、云南等地,其余诸省一律在省城、各府城设置报局,印刷出来的报刊所有人都可以看,选一处大的宅子,或者干脆建一个大院,唤‘阅报室’,只要识字的人,交一笔银钱,暂定三十文吧,都可以进入阅报室观看当期或任意一期的报刊,不设观读限制。<r/>

<r/>

而南直隶、浙江、江西这三个地方,求是报的普及要下沉到县一级,在县里就设立报局和阅报室。<r/>

<r/>

观报的读书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来针砭时弊的发表看法,也可以是自己生活中的日常见闻,都可以以写信署名的形式送给报局,报局每七日汇总交由驿站送抵南京来,朕在南京设报业总局,收上来的信,朕会擢人观读并择优发在下一期的求是报上。<r/>

<r/>

凡是自己的文章登上求是报的学子,将会获得一笔银钱奖励,数额为五十到三百两不等,由中枢报业总局支付,而一旦哪一位学子的文章登报次数达到五次,朕这边做主,破例举才,免科举入翰林。”<r/>

<r/>

说道最后,四阁都有觉得脑子轰隆一声炸响,彻底傻眼。<r/>

<r/>

免科举入翰林?<r/>

<r/>

皇帝的幺蛾子越玩越大了!<r/>

<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辟天录

洋猫南北

究极体

安宁的小鱼儿

我在斗罗召唤水浒

景公然

女爵爷驯夫记

星瑞

夫君个个美如花

画浮幽生

快穿后我只想吃恋爱的糖

孤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