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四章:千金买马骨(下),日月永在,煌煌华夏,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让内阁的几位阁臣在求是报上面来一次登台亮相。<r/>
<r/>
杨士奇这个提议让朱允炆顿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r/>
<r/>
这小子,竟然猜透了他的所思所想以及求是报的创刊本质。<r/>
<r/>
内阁能有什么人?<r/>
<r/>
郁新,洪武年进士,一步一个脚印熬上来的,躬耕户部是个干吏,天下人都有三分耳闻。<r/>
<r/>
方孝孺,儒林领袖,士族并举的大才,虽然水分较大,但名气也是最大的。<r/>
<r/>
解缙,自幼神童美名,天下人也都耳闻过。<r/>
<r/>
最后便是内阁首辅杨寓,他在地方哪有什么名声啊,就算是自苏州府找一个学子,你问他认识杨士奇吗,那学子也是铁定一脸懵。<r/>
<r/>
千金市马骨的典例,举凡是读过书的儒林学子没有一个不知道了,而杨士奇和解缙,就是这么两块大明政坛最耀眼的‘马骨’!<r/>
<r/>
今年才刚刚三十六岁的杨士奇,已经做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上,而距离他入仕翰林,还不到六年!<r/>
<r/>
朝堂上是怎么风言他杨寓的?<r/>
<r/>
佞臣!谗臣!<r/>
<r/>
本事多少没看出来,倒是这拍马屁的功夫天下一流;揣摩上意、工于心计,吃相难看,党同伐异。这些都是朝堂衮衮群臣对杨士奇的直观印象。<r/>
<r/>
连朝廷之上的同僚都是这么看待他杨士奇的,那地方上没有跟他杨士奇有过接触的那些各省藩台、府县官吏又该如何看待这么一颗突然乍起的政治巨擘?<r/>
<r/>
“此獠必是千古不出的奸佞谗臣,方能如此深得帝心,迷惑帝听,以至于步履青云。”<r/>
<r/>
这些背后地方的坏话,都不用猜想也必然是如此的。<r/>
<r/>
而在儒林士子之中,在这个年头,没有媒体电视新闻的年代,又能有几个知道他杨士奇的?<r/>
<r/>
内阁首辅是谁,最底层哪里知道?<r/>
<r/>
而一旦登报,刊文天下。那杨士奇的名声可就在儒林之中‘臭’不可闻啦。<r/>
<r/>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可是人之秉性,杨士奇三十六岁文华柄国,这让地方上那些三四十岁的举人还活不活了?<r/>
<r/>
除了谩骂腹诽之余,天下人又会不会很羡慕他杨士奇?<r/>
<r/>
又有多少人一边嘴上骂着,一边又自己偷摸的效法学习呢?<r/>
<r/>
原来,当今皇帝天子就是一个昏君,只要我等摸明白了帝心,就可以一朝法效杨公,入阁为相,宰执天下!<r/>
<r/>
再结合求是报的刊文规则和奖励,由不得地方这些学子不绞尽脑汁的在这上面做文章啊。<r/>
<r/>
他朱允炆前脚发了一份诏书,后脚,地方上这些干啥啥不成的学子就要悬梁刺股的揣摩帝心,然后发表迎合拍马的文章!<r/>
<r/>
忠臣未必是谗臣,但是谗臣,一定是忠臣!<r/>
<r/>
因为谗臣都天天憋着脑子想怎么拍皇帝马屁了,就说明他知道,他的富贵荣华都掌握在皇帝的手里,他不忠于皇帝,忠于谁?<r/>
<r/>
忠于祖宗吗?<r/>
<r/>
祖宗都死多少年了,慢说冒烟就算是炸了坟,又能给后代儿孙多少财与权?既然啥都给不了,嘴上说着,谁心里还拿祖宗当回事?<r/>
<r/>
当年蓝玉捕鱼儿海大胜,俘虏了十万北元王庭押解回南京,太祖皇帝要斩尽贼首悼祭先民的时候,这满朝的官员不也已经忘了祖先的苦难,以无辜论来劝吗?<r/>
<r/>
杨士奇已经搞懂了朱允炆的迫切,皇帝现在需要的不是能臣,而是谗臣。<r/>
<r/>
越没有底线越好!最好全天下的学子能在未来几年内,全变成他杨士奇这个‘样子’。那皇帝就可以放开手脚的,来对这个江山社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制了。<r/>
<r/>
朱允炆嘴角挂起了笑,他简直爱死了这个杨士奇。<r/>
<r/>
他只知道历史上的杨士奇很有名,做了四朝的内阁辅臣,名声秉性到底如何他不知,但在这个时间节点,为了位极人臣,为了首辅之位,杨士奇已经彻底‘黑化’了。<r/>
<r/>
嗯,在天下人眼里算是臭名昭著,但在他朱允炆眼里,杨士奇绝对是现在大明上下最有能力的一个大臣!<r/>
<r/>
“既然士奇都已考虑得当,那此事就由士奇来操持吧。”<r/>
<r/>
朱允炆端起香茗细品:“赶在元旦前把草版做出来,拿进宫给朕看看,如果没有问题,通政司就将草版派快马发往地方,争取偏僻如四川,这求是报也能在半个月内尽早面世。<r/>
<r/>
对了,郁阁老方才说财政这一块的想法,草版上也腾出个位置,详细的细账就算了,报个大概的粗数,方便跟前朝做个比较就成。”<r/>
<r/>
皇帝特意点名了郁新方才的建议却没有提起解缙和方孝孺,四人心里便都明白过来,朱允炆这是瞧不上此二人的看法啊。<r/>
<r/>
被无视和忽略的两人俱都有些尴尬的苦笑,但也知道自己本身在内阁的存在感就比不上人家杨士奇和郁新,倒也不至于太过难受,都站起身躬礼告退。<r/>
<r/>
郁新和杨士奇本来也是打算告退离开的,却见朱允炆抬了下手,便知道皇帝还有事,便又都老实的坐了下来,静候下文。<r/>
<r/>
“朕这边还要两件事,你们记一下等回文华殿的时候一并处理了。”<r/>
<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