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二章:兄弟二人,日月永在,煌煌华夏,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是一座完全被白色装裹的殿宇,这里是太后吕氏停灵的地方。<r/>

<r/>

在停灵七日后,吕氏的灵柩就会被移到孝陵下葬。<r/>

<r/>

因为兴宗皇帝朱标的灵柩就停在孝陵中的一座偏室,自然如吕氏等朱标生前的正妃要合葬。<r/>

<r/>

等什么时候朱允炆也葬进去,祖孙三代就算团圆了。<r/>

<r/>

当然,以孝陵之大,足够老朱家历代皇帝葬到二十一世纪。<r/>

<r/>

殿内没有太多的人,也没有诵往生经的和尚道士,只有朱允炆这么一个儿子,带着文奎、文圻两个孙子在守灵。<r/>

<r/>

爷仨都很安静的跪在灵柩前的蒲团之上,这种姿态已经从辰时持续到了申时,中午只进了一些吃食和水。<r/>

<r/>

过了这停灵的最后一天,明日一早,灵柩就会转向孝陵而去。<r/>

<r/>

“父皇您已经连着几天没说话了。”<r/>

<r/>

朱文圻守在他爹跟前,看着后者连着几天默不作声,终于按捺不住心头的疑惑,开口问道:“是为了奶奶而伤怀吧,您多次说过,生老病死乃世间常事,无需因此而动心怀,还望父皇保重龙体。”<r/>

<r/>

朱允炆侧首,轻轻摇了摇头:“你爹我不是在伤心,只是在想爷爷当年跟朕说的话,这七天难得的静下心来,便一直在想。”<r/>

<r/>

“是曾祖父高皇帝吗?”<r/>

<r/>

文圻来了兴致,他出生的时候朱洪武已经宾了天,小家伙还真没有机会见到这位传奇一生的曾祖父,即使是文奎,也没有了什么印象。<r/>

<r/>

毕竟那个时候的他才只有两三岁。<r/>

<r/>

他们却不知道,朱允炆口中的爷爷,是脑海中那些破碎的记忆碎片中,那个老红军。<r/>

<r/>

那段记忆破碎的实在是太严重了,朱允炆能够记住的,只有自己当年在仕途青云直上,正直意气风发少年得志的时候,爷爷临终前感慨万千的那句话。<r/>

<r/>

“我对你没有太多的要求,也不需要你光耀门楣,只望你将来做官能对老百姓好一点。”<r/>

<r/>

对老百姓好一点。<r/>

<r/>

而后,这一块碎片消失,爷爷的脸变成了朱洪武。<r/>

<r/>

一样的老态龙钟,一样的倒卧病榻。<r/>

<r/>

两者的身份天差地别,后者的威势也远比前者要盛隆太多,但说的话却是一模一样。<r/>

<r/>

“你做了皇帝,要对老百姓好一些。”<r/>

<r/>

这两句嘱咐出自不同身份,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嘱托,却意外的产生了竞合。<r/>

<r/>

也因此被铭刻进了朱允炆的骨子和脑海中。<r/>

<r/>

前世的记忆,朱允炆已经模糊了太多,但这句话却恰恰因为这次意外,而一直留存着,从不曾因为时光的洗涤而淡化。<r/>

<r/>

相反,随着时间的沉淀,朱允炆自身岁数的增加,而变的越加深沉。<r/>

<r/>

“对,是你们的曾祖父。”<r/>

<r/>

朱允炆说了一个模糊的身份代词,而后叹了口气。<r/>

<r/>

“朕很小的时候,他就教朕孝信仁义,说百善孝为先,讲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这些故事,陪了朕二十多年,等到朕也有孩子之后,就更加明白什么叫做养儿方知父母恩。”<r/>

<r/>

跪在吕氏的灵前说孝这个字,身旁已经长大的朱文奎便觉得浑身都很别扭。<r/>

<r/>

他不是小文圻,他已经大了,这皇宫里发生的事,对他来说基本没有秘密可言。<r/>

<r/>

“你们没有见过你们的曾祖父,朕也没有见过朕的曾祖父和曾祖母。<r/>

<r/>

记得很多年前,朕问爷爷,曾祖的故事。<r/>

<r/>

爷爷便流了泪,后来朕才知道,爷爷当年在前线打仗的时候,曾祖母已经患了病,但那个时候没有军饷。爷爷到处去借,才凑够了一笔稀薄的钱寄回去,而一个月后,这个包裹又被寄了回来,里面的钱变得更多了,而且,还多了一口粮食。<r/>

<r/>

原来那个时候山河破碎,曾祖母就把自己买药治病的钱,连着最后一口粮食打成了包,都交给了爷爷。<r/>

<r/>

自己选择了在病痛和饥饿中离开这个世界,好让爷爷可以安心的在前线打仗。”<r/>

<r/>

两个孩子听的糊涂,这不太像是朱元璋的故事,但朱允炆那情深意切的口吻也绝无有杜撰的样子。<r/>

<r/>

这是一件真实发生在朱允炆身上的故事。<r/>

<r/>

“如你们曾祖父这样的故事,那个时代无可计数,一个伟大的母亲,选择将自己四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后来四个孩子都阵亡了,这个母亲便把四份抚恤钱送到军营,援助国家,还搭上了一只陪着自己很多年的猫。<r/>

<r/>

说她家里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支持国家的了,只有这么一只猫,杀掉吃可以填肚子。”<r/>

<r/>

两个孩子听得面上发麻,鼻翼发酸。<r/>

<r/>

“所以当听闻这两个故事的时候,朕就明白为什么爷爷要求朕要孝顺了,因为他觉得他不孝,他没有能够照料自己患病的母亲,甚至没有时间去安葬处理自己母亲的后事,他的良心煎熬了他的一生。<r/>

<r/>

他希望朕将来能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将朕当成了他生命的延续,寄以此弥补他心中的亏欠。”<r/>

<r/>

朱允炆静静的诉说着,追寻着自己脑海中零星的记忆碎片。<r/>

<r/>

“当年,他们毅然决然踏上战场的时候,何曾想过要留在高堂身边,依膝奉孝,他们的选择,整个国家的选择,都是舍小家而保大家,没有他们,就根本不会再有后人大谈百善孝为先的资格了。这不是不孝而是大孝,是将整个国家每一个人的父母都当成了自己的父母,而去舍命保护。<r/>

<r/>

这就是这群没有文化的百姓在做的事,他们不会说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种有水平的话,也不懂什么高深层次的学问。<r/>

<r/>

他们简单的相信国家的宣传,国家说国亡则家灭,他们就放下锄头去打仗,去奉献自己的一切。<r/>

<r/>

等到仗打完了,国家又说,要挖渠筑堤,修路建设,他们又一次义无反顾的投入进去,直到血洒堤头,魂断异乡。<r/>

<r/>

老百姓一年下来就打下那么点粮食,还要交给国家,剩下的勉强糊口,连卖掉换身衣服的余钱都没有,更别说听个曲喝个闲酒了。<r/>

<r/>

但就是这么一群人,顶起了这个国家,保护了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民族!这是一群真正伟大的人,真正应该被歌颂万岁的人,但享福的时候永远轮不到他们,他们只配继续回到泥土田间,去挥汗如雨的地里刨食。<r/>

<r/>

去继续忍受达官显贵们的欺压,忍受富豪商贾的盘剥压榨。”<r/>

<r/>

两个孩子听得眼眶发红,小文圻更是咬牙切齿:“那群达官显贵、欺压良善的混蛋都该大卸八块,儿臣恨不得将他们剥皮实草,千刀万剐。”<r/>

<r/>

“我们即使知道这样不公平,但也无能为力,因为这就是现实,是必然,是一个社会形成体系下必然的选择,一个国家,一定会划分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r/>

<r/>

如果均天下,那就是无序的天下,只会造成更大的毁灭和破坏。<r/>

<r/>

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尽自己的所能,对这群百姓好一点。”<r/>

<r/>

即使已经跪了七天,但朱允炆的脊梁仍然挺得笔直,笔直的脊梁恰如他此刻的心,坚定不移,无怨无悔。<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辟天录

洋猫南北

究极体

安宁的小鱼儿

我在斗罗召唤水浒

景公然

女爵爷驯夫记

星瑞

夫君个个美如花

画浮幽生

快穿后我只想吃恋爱的糖

孤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