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三十六章:真相(二),日月永在,煌煌华夏,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暖阁内,随着朱允炆的娓娓道来,许多曾经在于谦心中,那些被迷雾层层笼罩的往事,开始重新浮出水面并且逐渐清晰起来。<r/>
<r/>
“自从草原劫持的案子之后,文奎总算是洗去了身上带着的那浓厚的佛性。”<r/>
<r/>
朱允炆啜了口茶水,目光也出了神,回忆着之前十几年的种种琐事。<r/>
<r/>
“后面,朕成立了湖畔学院,把你安排到了文奎的身边,从那一刻开始,朕给文奎构造了一个完全虚构的世界,他遇到的人、听到的话、看到的事,都是假的,都是朕和双喜安排好的。<r/>
<r/>
离开了学校,你还记得,你和文奎的第一站是哪里吗。”<r/>
<r/>
于谦睁大了眼睛,这一刻,他仿佛找回了无数的记忆:“应天府刑房,大皇子做主簿,我是他的师爷。”<r/>
<r/>
“然后他挑了一个案子,一个叫张东升的案子。”<r/>
<r/>
朱允炆笑了起来:“刑房那些公员给文奎准备的案子,全都是假案子,无论他挑哪一个,你都会跟朕说,朕就会让西厂接手,安排接下来的一切。”<r/>
<r/>
听了这番话,于谦的思维开始清晰起来,甚至不用朱允炆继续说,他自己都开始分析起来。<r/>
<r/>
“所以这才是为什么,一件如此简单的案子,来回出现反转,也是为什么,那个叫张东的吏部郎中会站出来,将原本可以推卸掉的罪责,抗在了自己的身上。”<r/>
<r/>
“没错。”朱允炆耷拉着眼皮:“这件事之前,那个叫张东的官已经在吏察中没有通过即将要被罢黜,朕不过是让他退隐的稍微不那么体面罢了。<r/>
<r/>
案件的前半段,朕不停的给文奎出选择题,目的呢是想看看他如何处理和对待这种棘手的、权贵与百姓之间的争端之事,想要锻炼的,是他的能力和魄力。<r/>
<r/>
而在案件的后半段,朕让张东出面顶这个案子,又给他另一种教育,那就是,人性的难以揣测。”<r/>
<r/>
即使没有朱允炆来解释,于谦也已经知道了朱允炆的用意。<r/>
<r/>
因为当时这个案子对朱文奎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r/>
<r/>
初出茅庐的朱文奎正是亟待大展拳脚的时候,他热情高涨、他信心满满、他踌躇满志。<r/>
<r/>
结果呢?<r/>
<r/>
现实给了朱文奎当头棒喝,让朱文奎知道,现实中的大明,很可能随意的一件小事都是他处理不好,甚至说,朱文奎压根就没有能力去处理!<r/>
<r/>
在张东升的案子中,朱文奎是绞尽脑汁、费尽心力才觉得自己已经‘摸透’了朱允炆的用心,加上许不忌的佐助,最终将案子定了性。<r/>
<r/>
抓了张东升,定了张东升的罪。<r/>
<r/>
在权贵和百姓两个阶级中,坚定不移的选择了捍卫老百姓,选择了保护百姓。<r/>
<r/>
即使案件的真相无法查明,哪怕是办冤假错案,什么对百姓有利,他就做什么!<r/>
<r/>
“很多事情,真相不重要、对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需要什么,做皇帝的需要什么!”<r/>
<r/>
这句话,让于谦笑了起来。<r/>
<r/>
做了几年的父母官,于谦对这句话是有切身体会的。<r/>
<r/>
爬到越高,越接近政治权力的中心,越能明白这句话的真谛。<r/>
<r/>
这就是政治本身的特殊逻辑。<r/>
<r/>
一件事如何处理,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和政客的视角永远不会一样的。<r/>
<r/>
在这个时期,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还多受元杂曲这一文化的影响。<r/>
<r/>
而元杂曲的主要内容多是类似‘窦娥冤’之类的一些人间惨剧,展露出来的多是权贵官员迫害百姓、压榨百姓的黑暗。<r/>
<r/>
老百姓受到压迫和权贵欺凌的时候,心里往往悲哀的自我安慰。<r/>
<r/>
受着吧,这就是现实。<r/>
<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