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菜一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不想当美食家的政客不是好文人,诸天道宋,俩菜一汤,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来人,去一趟大图书馆,让薛慕华过来一趟……”说完,赵佶又笑道:“既然到了京城,那便不用再担心,必能痊愈。本王想见苏学士已久,今日终于得偿所愿,苏学士,请!”<r/>
<r/>
对于苏轼,赵佶本是出于对历史名人的仰慕,想见一见,了却一下心愿。<r/>
<r/>
但通过建立他的档案,对他一生有个详细地了解,便能发现苏轼并不是不得志的落魄文人,也并非只会写诗词、弄美食,除了诗词书法,于国家建设毫无用处的艺术家。<r/>
<r/>
他这一辈子,运气好的时候,他担任过皇帝日常生活的秘书、中央政府的秘书长、国家级院士,负责为皇帝起草文件。运气差的时候,他被贬成县级民间自卫队的副队长,或者天边蛮荒小岛上的八品小官。<r/>
<r/>
别看他似乎每天吃吃喝喝不务正业,其实他被贬各地,为官期间做出不少政绩,并不因为自己被贬就做一个混吃等死的公务员。<r/>
<r/>
在杭州,他判官妓从良、灭蝗灾,与太守陈襄修浚西湖六井、沈公井,疏浚茅山、盐桥二河,筑西湖堤。<r/>
<r/>
在密州,他遇旱灾,祈雨,罢给田募人充役,上书谏言京东河北用盐专卖的害处,平息强盗。<r/>
<r/>
在登州,上书天子,请求改食官盐为食自产盐;上书要求固定驻军,教习水军,加强海防建设。<r/>
<r/>
在颍州,上书治理颍州西湖,修建颍州西湖、东西二桥。<r/>
<r/>
在扬州,取消面子工程芍药万花会,上书或准暂缓催收积欠,使久困之民得以温饱,奏请改革仓法,改不支仓俸金为“重禄法”,奏请降低米价赈济灾民。<r/>
<r/>
在惠州,向太守建议捐资修建惠州东、西两座铁索桥。<r/>
<r/>
至于在儋州,若是任由他的命运发展,他必传学于海南学子。在此之前,隋、唐两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海南没有出过一个举人或进士。从此以后,经宋、元、明、清几代,海南共出举人&sp;767&sp;人,进士&sp;97&sp;人。<r/>
<r/>
他这一生,足迹踏遍大宋,虽然不能一展心中抱负,处处受制,但要说他仅会写些诗词,不会治国,那就大错特错了。<r/>
<r/>
他踏遍大宋东西南北,深入民间,最是知晓民间疾苦,赵佶要的就是这样的人。<r/>
<r/>
苏轼的家眷被王语嫣领进了后院,另开一席。<r/>
<r/>
而赵佶无比亲切地领着苏轼和其子苏过到了大厅,大胡子一看堂中坐着的大和尚,眼眶顿时一红。<r/>
<r/>
“了元!”<r/>
<r/>
“子瞻!”<r/>
<r/>
基友相逢,气氛浓烈。<r/>
<r/>
赵佶拍了拍手掌,立刻,音乐响起来,歌舞跳起来。<r/>
<r/>
今晚,嗨起来!<r/>
<r/>
苏轼是个性情中人,略微的伤感一扫而尽。<r/>
<r/>
不多一会儿,各种大胡子从来没见过的菜肴端上来。<r/>
<r/>
论对美食的研究,一个现代人,怎么也比古代人会吃。<r/>
<r/>
可惜没有辣椒,让赵佶难以真正地发挥出老饕的实力。<r/>
<r/>
苏轼爱吃,天下闻名,他不但爱吃,还会品会做。据说中国菜的历史里,有&sp;66&sp;道菜受了苏东坡的影响,最常见的有:<r/>
<r/>
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凉粉,东坡饼,东坡炸牡丹……<r/>
<r/>
苏轼还给自己写过一篇《老饕赋》,意思就是《老吃货の歌》,意淫出他对人间至乐的极致幻想。<r/>
<r/>
大意就是:世界上最顶级的一顿饭,就要用最好的厨子、最新鲜的水、最洁净的餐具和烧得恰到好处的柴火……<r/>
<r/>
吃肉,只选小猪颈后部那一小块;而螃蟹呢,只选秋风起、霜冻前最肥美的螃蟹的两只大螯;把樱桃放在锅中煮烂煎成蜜;用杏仁浆蒸成精美的糕点;蛤蜊要半熟时就着酒吃;蟹则要和着酒糟蒸。<r/>
<r/>
天下这些精美的食品,都是我这个老吃货所喜欢的。这还不算完,还要有美女伴舞,还要有乐队奏乐,还要有顶级葡萄酒助兴,吃饱喝足睁开眼,真是个美好的世界啊!<r/>
<r/>
今日,这老饕可算是得偿所愿。<r/>
<r/>
赵佶心血来潮,甚至亲手下厨,做了一道味道不太好的回锅肉,也被苏大胡子和了元给瓜分。<r/>
<r/>
京中新党,比如章淳、蔡京,当晚便听到苏轼回京,进了端王府,心下知道这位大学士再不可能被贬谪,即将受到重用。<r/>
<r/>
实在羡煞了一直想抱端王大腿的蔡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