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当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0216【不会忘记】,我咋就文娱全能了呢,锄禾当舞,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b>&nbp;,
夷州人自己的国庆日,是夷州几代人心底里的骄傲。
几乎早就忘记电视节目长啥样的牛尔早上醒来,破天荒地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了电视机。
到了夷州后不久他就发现,夷州的电视节目,几乎就是瀛洲人的世界。从那以后,他就再也不看电视。
牛尔趴在被窝一边看电视,一边看看时间。刚刚早上不到九点,电视节目已经和往常完全不一样了。
原本各个电视台满屏充斥着的瀛洲电视节目,此时已经消失不见,代之以大多都是各类庆祝国庆的节目。从新闻报道到综艺,以及长官府广场和整个夷州各地的庆祝活动实况转播,不一而足。
早饭后十点左右,在艾米特的死缠烂打软磨硬泡下,牛尔就让三豹子开车,昨晚住在樱花山庄几个人,滨崎步,姚娜,蔡琳琳,以及艾米特,柳妍和牛尔几个人倾巢出动,直奔长官府庆祝活动现场。
姚娜和蔡琳琳是第一次来夷州,恰巧就赶上了国庆日。艾米特虽然生长在夷州,却跟她们两人几乎一样,对夷北市,对整个山下的生活完全不熟悉。而滨崎步也是第一次经历夷州的国庆活动,同样充满好奇。
一行人足足在外面玩了一整天,直到下午牛尔接到陈雷的电话,才匆匆赶往小巨蛋,开始准备晚上的正式演出。
尽管几个人都非常想看看夜晚的焰火施放,但那个时间点就在演出前面,演出准备还来不及,根本不可能了。
徐婼瑄姐妹和她们的妈妈黎雲歌也逛街一天,在长官府庆祝现场还远远见到了牛尔一行人。但牛尔他们显然没有发现她们娘三个。
尽管牛尔的演唱会没有姐妹俩的份,但她们还是早早就搞到了门票,早早地就来到了小巨蛋的演出现场。
姐妹两个对牛尔有怨气,加上黎雲歌无中生有的挑拨,徐婼瑄姐妹虽然离开了樱花山庄,对牛尔的演唱会仍然极为关注。
没有报幕。
演唱会现场和舞台灯光的变幻,宣布了演唱会的正式开始。
第一个节目也并非是牛尔的演唱。
空空的舞台上没有一个人,只有背景屏幕上的视频开始播放,音乐声起。
这首歌的前奏几乎所有的观众都非常熟悉。随着前奏声起,舞台的两端分别出现了牛尔和蔡琳琳。
几乎所有人都不认识蔡琳琳,舞台大背景上那些个字幕和场景,及其那些场景的转换,也都非常陌生。
只有牛尔一个,几乎是没有人不认识他。
悠远而低缓的钢琴声中,大屏幕上黑底白字,不断地出现着一个个人的名字。
“林觉民,秋锦,赵登雨,郝孟临,邱邵云,杨亘思,扬海……”
这些名字足有几十上百个。有夷州的英烈,有神州大陆的英烈;有抗战时期的,有抗美援朝时期的,也有向封建帝制打响第一枪的英烈们。
满满一屏又一屏的人名,出现又隐去,隐去后又有一些新的人名出现。
有些人的名字耳熟能详;有些人的名字,他都没听说过。
人物名字全部隐去后,大屏幕上的底色变成了鲜红色。
然后干干净净的底色中,出现了几个大字。
祖国不会忘记。
大屏幕上的字幕渐渐隐去。
随后就淡出了老黑白胶片的画面。
绍兴城顾轩亭口。
秋锦画面定格。
字幕。
“我此番赴死是为了革命。神州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锦开始。纵使世人并没有多少人知道革命为何物,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是为了回答革命为何物——革命是为了给人们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们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
“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字幕。
“1907年7月15日,秋锦就义于绍兴顾轩亭口,年仅32岁。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只用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鉴湖女侠的期望,“给世人一个安宁祥和的家。”
画面切换。林觉民家。
字幕。
1911年,林觉民从瀛洲留学归来,决心去粤州参加起义,回家与妻子告别。1911年4月24日夜,林觉民在赴粤州途中,写下了著名的《与妻书》。27日,在黄新率领下的120多人起义军攻入粤州总督府衙门。
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多数战死。黄骅港起义失败。无情未必真豪杰,莲子如何不丈夫。林觉民抛弃小家,但他革命是为了当时的四万万同胞。林觉民乃大丈夫,惜哉痛哉。
字幕。
1912年2月12日,神州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清帝退位。1912年3月,袁石凯在京州宣誓就职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窃取。国父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画面转换。
瀛洲人入侵神州东北三省。
瀛洲人入侵华北,杀抢掠画面。
夷州军人奋起抵抗。
张志忠,赵登雨,郝孟林抗战以及牺牲画面。
画面转换。
瀛洲侵略者投降画面一一呈现,以及简要文字介绍。
瀛洲裕仁天皇在念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宣布无条件投降。
大公报上的瀛洲人投降消息。
瀛洲国民听到投降的消息后跪地。
在关岛,瀛洲军人听到投降的消息后痛哭。
瀛洲战俘站成一排收听投降消息。
在东京城的密苏里舰,瀛洲代表准备签署投降书。
南京城,瀛洲的总参谋长向何迎卿递交投降书。
华北战区投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举行。
在瀛洲,美军士兵接收一个海军基地。
侵略神州的瀛洲军队向神州军队投降……
画面转换,抗美援朝。
正是严冬时节,满屏的一片白雪皑皑中,志愿军跨江入朝的滚滚战车和人挨着人、队列挨着队列的钢铁人流,正在通过鸭绿江大桥。
长长的战车与队列人流,一眼望不到首尾。
画面里的一角,是桥头的路边。有一位军人正挥着双臂打着拍子,一些女战士貌似部队的文工团,正在高唱着什么……
台下的观众,大多出生于于保家卫国入朝参战刚刚结束不久的阶段。
从幼儿园到中小学,课本和影视剧让他们对这段历史有了足够的了解。
换言之,他们就是在这些英雄事迹的熏陶和影响中长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