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进入太原郡境内
黄衣风中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五章:进入太原郡境内,我满脑子都是历史典籍,黄衣风中驻,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b>褚大将记录“双王并存”的竹简,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书袋里面,唯恐不幸丢失。
白明哲从角落拿出两个杯子,打开水囊,为他倒了一杯水,笑着说道:“褚兄,君与吾已经交流了三天,卿还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褚大吓得连忙摆手,“不敢!不敢问了。若是再这样下去,吾非要被董师批判为离经叛道之徒不可。为兄胆小,不敢追究过多的隐秘之事。”
再问下去,估计他都有诘问孔夫子的想法了。
为何《春秋》中很多事情闭口不言?
为何“双王并存”这么大的事情史官不书?
他自幼就明白一个道理:史官者,不畏王权,正直书写。
而《春秋》作为儒家的经典,其书写方法,竟然与这个道理相违背。
为了儒家在心中的圣洁地位,他决定闭嘴不言。
思想,绝对不可动摇!
白明哲对于褚大的恐慌,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刚才辩论了半天,他早就心神憔悴。
为了缓解思考,他将自己面前的杯子端起,“咕咚!咕咚!咕咚!”一饮而尽。
也许是觉得气氛有些尴尬,褚大忽然脑海一亮,想到了一个新的话题,“贤弟,汝尚未加冠,竟官至六百石。若是不出意外,君的官宦生涯定然会在两千石!敢问,君之理想是什么?”
坐了这么久的马车,白明哲骨头都快被颠散架了。
他倚着马车车厢,眉头微微一紧,颓然一笑,引用了苏洵的管仲论中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此乃吾之理想!”
褚大眼前一亮,激动地拍了拍手,“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君之志向极高也!”
管仲何许人也?
齐桓公的相国!
在孔子眼中,齐桓公是仁义君主的代表、管仲是贤臣的代表!
儒家尽管学派众多,但他们都相信一点:若想要回三代之治,君王大臣至少要学习齐桓公、管仲!
况且,正是因为管仲,齐桓公才会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对北方的戎、狄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大汉一统天下近百年,但七国之乱的景象,依旧使人历历在目。再加上北方匈奴多次犯边、劫掠大汉百姓。这个时候,尊王攘夷自然是文人书生希望看到的,尤其是儒家,只恨天下没有出现第二个管仲辅佐刘彻。
如今白明哲提出想做管仲,直接迎合了儒家的想法,使褚大恨不得抱着亲上几口,发泄自己心中的激动。
学管仲!忠臣!
当然,若是学周公旦,也算是忠臣,只不过现在不合适,因为刘彻的崽子还没有出生。
万一他高呼一声,想学周公旦,被刘彻认为这是在咒他早死怎么办?
别刚升级了大招,按都没按出来,就让队友给卖了。
权衡一下,还是管仲更保险一些。
褚大正襟危坐,然后用双手将面前的杯子举了起来,对着白明哲一拜,高声说道:“贤弟,为兄相信,以汝之才,日后定可以官至丞相!”
语毕,以水代酒,一饮而尽,
尽管这句话中的官至丞相很是恭维,但是,白明哲作为一个后来人,总是觉得有点怪怪的。
他真的很想问一句:“你莫不是希望我早日见阎王?”
给刘彻做丞相,就好比给棒子国做总统。两个都是高危职业,不过前者更加高危。
因为棒子国的总统也就判刑,关里面,而大汉丞相,那可是做不好就得死的位置。
也就是目前处于汉武帝执政早期,大家都不了解刘彻的想法,如果到了晚年,丞相这两个字,都会被大家嗤之以鼻,甚至“祝贺君官至丞相”都有点骂人的意思。
刘彻做了五十四年皇帝,在他整个执政生涯里面,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等十三个人曾担任过丞相一职。
其中李蔡、庄青翟、赵周都是被迫自杀;而窦婴、公孙贺、刘屈氂则是最终被斩杀;而最惨的是田蚡,他在与窦婴争斗事件中被吓到了,直接惊惧成病,最后发疯而死。
这丞相的位置,谁爱坐谁坐。为了自己的小命,白明哲是真的不敢坐上去。
于是,他看似谦虚的回应,“褚兄言过矣,小弟才疏学浅,不适合做丞相。如今匈奴屡次进犯大汉,吾之愿望,乃将匈奴赶出漠北罢了,”
褚大不以为然的摇摇头,“贤弟,为兄觉得还是丞相这条路比较好走,将匈奴逐出漠北,恐怕有些困难。自大汉开国以来,在防御阶段就没有过大的胜利,更别说主动出击驱逐匈奴了。”
“看来兄长信心不足啊,不如这样,吾二人打个赌?”
“怎么赌?彩头为何物?”
白明哲嘿嘿一笑,搓搓手,有一种鱼儿上钩的兴奋感,“期限一年,若是兄长赢了,吾亲自将脑海中适合儒家的启蒙之物写出来;若是兄长输了,吾希望……兄长欠小弟一个人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