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金陵古都
乌呼拉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七章 金陵古都,李世民遗嘱:李治,皇位是你哥的,乌呼拉呼,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世民则是皱着眉头直接下令道。
“来人,将《山海经》和《异物志》搬过来。”
很快,每人找到了两本书,开始寻找其中的只言片语。
没过多久,李世民一脸惊喜的指着《异物志》的一句话说到。
“果真有,上面写着‘交趾稻夏冬又熟,农者一岁再种。’”
众人凑过来一看,赶忙将手里的书反倒同一页。
“这么说来,一年两熟是可行的?”孙思邈有些不可思议的说到。
“若是按照此方法,能够再大唐境内实现一年两熟,我大唐岂不是再无饥荒?”
王方翼瞪大了眼睛看这李泰。
“时隔久远,此两本书已经是东汉之时的书了,应该试上一试,再下结论不迟。”
阎立本捋了捋胡须说到。
“不过,这地方选在哪里呢?”王方翼抬头看向了李世民,因为纸上只写这长江中下游。
李世民将目光转向了李泰,众人顺着李世民的眼神一同看向了李泰。
李泰有些抓瞎的开口说到。
“莫看我,我也不曾去过那南方,当因地制宜,考察一番才行。
而且此次,本王只是提出此想法,如何施行,事无巨细等皆有你们来做。”
自己只负责结果,你们负责施行,这要是自己全程参与,那还不得累死。
众人明白了李泰的意思,开始讨论了起来。
李世民直接对着宦官说道“来人,将疆域图给拿过来。”
书被搬走,一副大唐的地图给搬了过来。
众人开始讨论起这个选址。
“额···那华亭如何?”
“华亭(上海),此地并不出名为何选在此地?”
“东临东海,在长江海口,顺着长江便可直达。
只不过此地人少,多数是渔户,倒是不如余杭繁华,但是沿着黄浦江,便能到达腹地。”
“不可,此地夏季狂风骤雨,树木都会被吹飞。”
李泰思考着,华亭是个好地方,曾有一个亚洲第一大的粮仓。
唐朝时期只是华亭县的一小部分只是时常遭受台风,导致这个地方很穷。
只有后来才渐渐的发展成了码头。
“何不在选在余杭,余杭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西湖,西通水系,东濒沧海,南枕钱江,北贯长河。
气候宜人,水肥土美,乃是富饶之地。”
“不可,西湖水泛滥成灾,若是在那个地方试点,危矣!”
西湖也不错,但洪水泛滥,比如著名的水漫金山。
“何不选在金陵(南京)?此地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山川灵秀,气象宏伟。”
“金陵?”
李泰眼睛一亮,这是个好地方。
金陵,洛阳,长安,京城,被称为四大古都,其中金陵是唯一一个在南方的古都。
每当中原王朝无法敌国游牧文明,便会迁都躲在金陵,休养生息等过一段时间在进行北上。
在军事,经济,政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金陵古都倒是不错,只是需要在长江逆流而上一段距离。会不会太耽误了?”
<sript><sript>
<sript><sript>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