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雪恋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七十六章平静,崇祯的开挂人生,飘雪恋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别小看这些春耕前的仪式,这些可都被纳入了各地官员的政绩考核当中,若是有哪个当地的主官对此不重视,没有劝课农桑反而误了春耕,别说来年升迁了,摘了你的乌纱帽都算是轻的!
谷</span> 由此可见古代封建王朝对于春耕这一时令的重视,惊蛰更是春耕中最忙的时节正所谓,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各地百姓可以说已经进入了是一天到头来,太阳不落山,人就不回屋的癫狂状态,为了就是能尽快抢在时令前完成春耕。
而春耕的忙碌,也让整个大明朝进入了难得的平静期,各部忙的那叫一个脚不沾地,各方势力也都没有了闹事的心思,哪怕是辽东的后金也是要种地打猎的。
但朱由检看着这忙碌的景象心里却是一片沉重。
只有他知道,崇祯元年对于天下来说,特别是对于大明来说是怎样的一年。
看看系统上查到的史书资料吧,虽然是清编的,大部分对明的不可信,但关于天灾这点却是骗不了人的。
而明史上关于崇祯元年发生过的天灾的记载是这样的
崇祯元年七月壬午,杭、嘉、绍三府海啸,坏民居数万间,溺数万人,海宁、萧山尤甚;夏,幾辅旱,赤地千里;九月丁卯,京师地震。
这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崇祯元年七月,江浙一带发生海啸,海水淹没民房数万,被水淹死的人数高达数万人,更多无法记录的更是不计其数,其中以海宁和萧山灾害最为严重。
而到了夏季整个大明几乎都处于旱情当中,其中犹以陕西最为严重,堪称赤地千里。
而到了九月,京城及附近又发生了地震!
可以说整个崇祯元年,大明就一直在经历着各种天灾,就没有好过。
而往后的十七年,由于小冰河时期的恶劣气候,大明的灾情更是犹如雨后春笋将接踵而至,一直持续到清初方才缓缓停止。
这也就意味着,朱由检从今年开始,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可以说接下来的十七年,每年都是挑战,一年比一年艰难。
一个撑不住,明朝便注定重蹈覆辙。
所以在天灾来临前,朱由检要彻底将所有外部隐患消除,给大明一个稳定而又安全的外部环境,好尽全力来应对接下来将持续几十年的恶劣局面。
不然,又是天灾,又要应对外部的威胁,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后撑的住!
他毕竟只是一个人,哪怕有系统的辅助,但总有疏忽的时候,大明这种情况,容不得他半点疏忽,否则便是万劫不复。
……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春耕于忙碌中悄然而去。
时至五月初,全国各地包括辽东之地的春耕皆以结束,而朝廷的准备工作也俱以宣告结束。
军改也已陆续完成,本来预订的是春耕前完成,但终究各种事情繁杂,军改的事一直到四月初才彻底在各地完成,各地卫所也趁机进行了整合,在三大厂卫的协同监督下,朱由检对整个大明的所有军队有了个直观的数据。
到了现在为止,整个大明大概还有一百五十万左右的兵力。
其中辽东之前声称百万,但经过军改核实后实际人数约莫在五十万左右。
京城号称三十万,军改核实后包括勇卫营在内约莫十五万上下。
九边各镇共占二十万,沿海各地由于海防的压力加上水师也有约莫二十万兵力。
其余内陆各省加起来实际剩余兵力共五十万。
根据各地三大厂卫及暗卫提供的情报来看,这一百五十万人,如果剔除掉老弱病残,实际的能战之兵能有一半就烧高香了,大部分都是些混吃等死的货色。
看着这些数据,朱由检深深的叹了口气,一百五十万的人,原先大明每年差不多要出三百万份的军饷,实际的能战之兵却又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这样的财政拖累,加上大明逐年减少的税收,能撑住才有鬼了!
有了确切的数字,心里有了底,朱由检便下令召内阁众人,及兵部工部尚书于东暖阁见驾。
王承恩很快就把旨意穿达给了内阁诸臣及两位尚书,众人心中也有了猜测,深深吸了一口气,整理好各自着装便迈着大步跟着各宦官一起来到了宫内东暖阁前。
而王承恩也将各大臣到来的消息通报给了朱由检。
随即,在外面等候了片刻的内阁诸臣及两位尚书便听到了王承恩那高亢的声音“宣!内阁众阁老黄立极、孙承宗、徐光启、施凤来、李国普、张瑞图、兵部尚书崔呈秀、工部尚书薛凤翔入内觐见!!!”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