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节 心理应激的预防与应对,医学心理学,周远廉,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良性应激(指适度应激)对人的心身健康有积极意义。不良应激(指过强或持续过久的应激)往往起着干扰和妨碍作用,不仅可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事业成就和生活质量,而且还有碍于个体的心身健康。从这一角度看,心理应激必须加以控制,或者使用妥善的办法加以应对。

一、避免与应激源接触

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应激源比比皆是。因此,想用完全消除应激源的方法防止心理应激是做不到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采用回避、不接触的办法,还是可以防止或减少某些心理应激的产生。例如,在发生争吵时,某一成员可以暂时离开现场。对于身患“绝症”者,可不让其参加朋友的遗体告别仪式,这样可以避免势必出现的心理应激。

二、心理防御机制

(一)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又称为心理防卫反应,是指人们为了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适应环境而使用的一种策略。这种心理上的策略,大多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运用的,它能使人心安理得,可以减轻人们由于心理压力或挫折而引起的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心理防御机制是常见的心理现象,应具有以下特点(1)无意识性。(2)特异性,即个体都有惯用方式,且这些方式成为个体的一部分。(3)本质上大都是自我欺骗,基本机制是伪装和否认。(4)目的性,即防御机制是有目的的,但不具有因果性,挫折和焦虑并非必然导致自我防御。(5)多样、交叉和协同性,强调各方式有一定交叉,且常以数种方式并用,以求协同效果。(6)可见于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既可达到正常适应,也可导致病态。

(二)常见方式

1否认

否认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把已经发生而又不能接受的不愉快事件加以否定,认为根本没有发生,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如亲人突然死亡,自己身患癌症,有的人根本不予相信,认为这样的事不可能发生。这种否认,可以保持暂时性的心理平衡,减少心理痛苦,避免精神崩溃,但这毕竟是“自我欺骗”,最终还是必须承认现实。

2转移

由于某些原因,对某人或某事无法发泄自己的感情,便在潜意识之中,把它转移到可以替代的人或物上去。例如“迁怒”,丈夫受上司批评,回家对妻子出气,妻子打孩子,孩子踢小狗。

3退化

指当人们遇到挫折或心理压力时,便以比较幼稚的方式来应对现实,满足自己的需要和。退化机制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一些成年女性在遇到挫折或疼痛难忍时会失声痛哭。这就是运用幼稚的方式来应对,是一种退化现象。病人角色的强化,即躯体逐渐痊愈,但心理上不愿退出病人角色也是退化现象。从医学心理的观点来看,退化机制主要是为了争取别人的同情、帮助和照顾,减轻心理上的痛苦和压力。

4合理化

人们在受到挫折或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给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来解释,原谅自己,以得到自我安慰,这就是合理化。如“酸葡萄效应”,凡是自己得不到或者没有的东西一律都不好。与此相反,在得不到葡萄只有柠檬时,认为柠檬也是甜的。这就是“甜柠檬效应”,即凡是自己有的东西都是好的。“财去人安”、“知足常乐”等,就是合理化的典型例子。

5压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诚如季年且顾心安

顾子苓呀

影后娇妻:影帝请低调

南筠白

农女有福,王爷别逼婚

鱼走川

余生,用心爱

奇薇

偏爱,我的陆先生

若青言

与你的时光同行

月舞袖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