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子的犀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77、御诏,骑砍三国之御寇,吃瓜子的犀牛,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除了泰山郡的赢县以外,其他三处的人选问题都不算大。
琅琊县地处徐州的东北面,又背靠大海,唯一有可能产生威胁的敌对势力便是青州北海。
不过孔融在刘备危急时都未曾出兵相援,无论王政还是麾下文武,都不认为其短期内会有主动进犯的可能。
这一处安排由臧霸负责镇守。
臧霸和昌豨在兵不血刃地夺取郯县上,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毕竟两人都未曾进入系统。
当然,没有收到此二人的入队申请,或许只代表对王政的认可度还不够高,倒也不能说就是不可靠,不忠心了。
但有这么一层缘由在,王政可以给予足够高的虚衔,却不会轻易给予太重的兵马实权。
有功当赏,让臧霸、昌豨分别驻守一西一东两大军翼,军政一把抓,也算是给予了两人独当一面的机会,起码从表面上看,不可谓不看重。
不过后者安排了古剑分权,前者本身的兵马亦不会派遣太多。
最后剩下的两块,一个是彭城,另一个则是下邳郡的南面门户,东成县。
彭城自然是由徐方镇守。
一则其是整个徐州的西面门户重镇,不容有失;
二则不远处的梧县还盘踞着一条骁虎,即便最近没什么动静,王政也不敢大意,有徐方带领天军精锐负责镇守,加上目前下邳城离彭城也不算太远,遥相呼应之下,可保无虞。
至于东成,王政则安排了潘璋前去负责屯驻,防备扬州可能出现的敌情。
这个人选上,王政本是更属意于禁的。
毕竟于禁强毅果断,厚重坚刚,加上之前在曹军从伍多年,经验丰富,其后镇守开阳,更是经过不少历练,力拒文丑与冀州精兵一战更是表现出色,声威远扬。
若单论当下综合能力,于禁自然胜过潘璋不少,由其镇守东成,更加稳妥,可保万无一失。
但人无近忧必有远虑,随着地盘越来越大,需要大将镇守一方的城池自会越来越多,总不能永远只靠于禁、徐方吧?
相比彭城而言,东成本身的战略意义没有那么大,袁术在王政心里的威胁也远不如曹操、吕布,斟酌再三,还是定了潘璋,无非是希望趁有机会的时候,让其多多磨炼一番。
一个人的才智本领终究有限,大凡能立下一方功业的君主,多数才智不及幕僚,勇武不及部曲。他们之所以高居人上,一则可得人心,二来知人善用。
有此二者,称王称霸已非难事。
但若说更为难得的才能,其实也是有的,便是敢于放权,冒险去培养部下,给与机会,让他们的能力亦随着势力的发展同步提高。
而这,很多时候也是割据政权的君主和大一统王朝至尊的差距。
李世民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便是觉得从曹操南征北战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智慧来看,军事能力算的上优秀,做一个将领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作为帝王来说,曹操是有不足的的地方。
所谓的帝王术,无非治民,治吏、集权,取才四者。
其他不论,单论治吏而言,曹操便有所欠缺。
治吏者,便是管理文官武部的手段。
汉末是士族豪强的天下,几乎每一方的诸侯,都有他们的力量左右着政治局面,曹操这边亦未能例外。
其政权中有大量来自士族豪强的阶层,如颍川荀氏的荀彧、荀攸,颍川钟氏的钟繇,颍川陈氏的陈群,河内司马氏的司马防、司马朗、司马懿,弘农杨氏的杨修,清河崔氏的崔琰,此外还有郭嘉、程昱、王朗、蒋济等等出自士族的人才。
只是曹操一方面任用士族人才,一方面又始终对士族豪强抱有忌惮,属于一边打击,一边重视,很是纠结,最后反而落了个两边不讨好。
毕竟没有人是傻子。
另一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那就是武将方面。
乱世之中兵权最为重要,曹操手下掌控兵权的清一色是其宗族,也就是谯县曹氏及夏侯氏。
这其实无可厚非,若在能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倾向自己的亲故,毕竟这是天然的嫡系,忠心最有保障。
说到底不是人人都和王政一样,有个逆天的系统帮忙锁定忠诚,思想钢印。
可事实证明了曹操的这些宗族能力实在有限。
夏侯渊是白地将军,夏侯惇毫无战功,只有个曹仁勉强算得上名将,但也是守城上表现不俗,野战进攻上其实也没有特别出色的战绩。
这些人能牢牢压在张辽、张郃的头上,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再看看大一统王朝的帝王们,单说一个刘邦,在放权,用人上的魄力就远非曹操可比。
知道了韩信的能力后,刘邦立刻便让其成为武将之首,且拥有独立的兵权,这才能创下七年内便一统天下的伟绩。
若是和曹操一样,任人唯亲,让樊哙骑在韩信的头上,这般束手束脚之下,韩信的才能不能充分发挥,还会如此吗?
安排过四翼的主将人选,王政又和徐方、于禁再议诸翼兵力的驻扎数目。
这个数目自然有多有少,彭城这等重镇驻军自然最多,赢县其次,东成和琅琊这类出现敌情的概率不大,敌人本身也不强大的则相对较少,毕竟去掉各城驻军之后,王政如今手里真正能调动的兵马其实也不多,对外号称十万,实则总数才不过五万。
几次大战下来,光是天辅军已折损大半,剩下的一部分转为屯田军,一部分则放到了各城的捕盗司。
思忖了会后,王政道:“我军精锐,尽在天军五部,两部并天诛营、由我亲率镇守下邳,另外三部分别驻扎彭城、赢县、东成,再各拨五千地军,放诸四翼。”
于禁等凛然遵命。
“四翼已定,接下来便是扩军了。”王政顾盼左右,跟着说道:“传令,贴募兵榜,最迟年底,必须再次招足两万新卒。”
此言一出,众人皆面露惊讶、愕然之状。
“两万新卒?主公,我军才经大战,辎重、粮饷消耗极多,旧粮存储仅够数月之用,新粮还没下种“
徐方是王政麾下武将中参与内政最多的,更最为了解辎重、粮草等存储情况,第一个便开口道:“这个时候募兵?还要这等数量?”
言外之意,不是担心招不到,而是怕养不起。
有人带头了,于禁、潘璋也纷纷谏言起来。
没有一个武将会嫌兵多的,只是众人都清楚,徐州本就不以富庶出名,加上近年来战乱频频,说实在话养个五六万的军队已够多了。
要不是王政之前在青州连抢带掠,夺了一大批各城官储与豪门大户的私仓,都未必能坚持到现在。
毕竟他入徐州后每夺一地都要靠什么减赋分田收买人心,这般只出不进下来大半年,便是有座金山也快折腾光了啊。
而世人大多数只会接受先严后宽,却绝不可能认同先宽后严,减赋容易,再想加上去可就难了。
那就凭如今的税收,众人不用算都清楚,养活如今的军队规模已是勉强,再要扩军,必然不堪重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