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妥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章:落武者狩(一)落魄公子,春秋最强野心家,安妥明,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仆杨、仆柳,你二人随我一起拦截前路。”

于正见时机成熟,微一甩手,示意众人赶紧行动起来。

“是,公子。”

这位名为于正的年轻人也不知前世做了什么恶事惹怒了老天,一个精准的闪电,硬是把他劈得穿越了,而且还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古代周朝。他魂穿了一个与自己同名同姓的贵族小子,成了众人口中的“公子”。

这时的“公子”可不是后世古装剧里烂大街的称呼,在此时“公子”乃是真正的贵族之称。

《礼记》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子为公孙。

华夏诸侯国中,国君的同族之人称之为公族,国君的儿子则称之为“公子”,国君的女儿称为“公女”或者“女公子”。

所以“公子”乃是国君或者上代国君之子才能有的专属称呼,是这个国家真正的贵族。公子可以治政,成为公族大夫;公子也可以领兵,成为一军之将。在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上,便有不少文武兼备,建立了赫赫威名的“名公子”。

不过于正所穿越的这个“公子”却是有些悲催了。继承了原身脑海中零碎的记忆后,于正了解到自己所在的国家乃是“邘国”,正是他“于”这个姓氏的始祖之国。

周灭商而兴后,大举分封诸侯。由于邘地所在北扼上党之门,南控虎牢之险,交通东西各国,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武王特封其次子邘叔(姬诞)于邘地,建立了姬姓邘国。从这之后,邘叔的后世子孙便都开始以邘为氏。

春秋时代姓和氏是分开的,姓是族属,氏是分支。所以于正此时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姬·邘·正,姬是姓,邘是氏,正是名。当然他如今还有个字,叫做子敬,取“德正而人敬之”之意。

西周初年,邘国作为武王次子的封国也曾显赫一时。然而沧海桑田,周朝也由西周变成了东周。王室东迁后,邘邑所在之地因靠近王都雒邑(“雒”同“洛”,后世洛阳)附近,竟变成了天下炙手可热的近畿之地。而邘国所控的虎牢之险,更是东方诸侯上洛朝拜天子的必经之所。

了解日本战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上洛”对于那些野心勃勃的诸侯们来说是多有吸引力的事。而邘邑所处关键之地,却无足够的实力,便如“稚儿持金于闹市”,下场如何可想而知。

【作者题外话】注邑,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部是“囗”,表示城市;下部为跪着的人形。有土地有人,意思是都邑、城市。用作偏旁时变体为“阝”(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如都、郡、邻、邦等。有些姓氏如郑、邢、邓、邹、郭、邱等也有“阝”旁,说明在商周时期,这些姓氏是个有城邦的诸侯。

注《春秋·鲁闵公二年》记载“冬,十有二月,狄入卫,郑弃其师。”《左传》云“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

注于姓,中华姓氏之一,一般认为于姓最早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邘叔获封于邘国,后邘叔的子孙就以于为氏。春秋战国,邘叔有后裔迁山东郯城。魏晋南北朝时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国。

注上洛,提起这两个字大家会不自觉地想到日本战国,其实这却是日本先学的中国。

首先,就说这京都的名称。京都的历史始自平安时代的平安京,平安京东侧的“左京”取名叫“洛阳”,西侧的“右京”取名“长安”。看这名字就知道,这是仿的中国唐代的都城。

再说上洛这件事本身,其实也是学的春秋时期齐桓公的九合诸侯,最后让天子承认他是霸主之事。齐桓公不仅干涉了周王室的废立,还让天子正式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这不就是日本战国大名今川义元、武田信玄甚至织田信长等人想要上洛的原因嘛。

<sript><sript>

<sript><srip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全网都磕我和影帝的cp

慕色晚晴

重生后我抢了福宝妹妹的气运

八匹

都市后进生崛起

汪承胜

穿成主角后我被重生男配盯上了

黑鬼再出山

我仙界的一家子穿回来了

其希

神级奶妈的我肉身无敌

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