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妥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五章:治政黑山(十四)红颜歧路,春秋最强野心家,安妥明,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山中各寨,张灯结彩,又是一年正朔佳节。
于正交代端木容,从各国商人处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玩意,用来卖给黑山民众,让他们过个好节。也因此,铁钱的流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大婶子,自从狄人入侵以来,大伙都忙着逃难,真是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啊。”一个皮肤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劳作的少妇打量着周围的布置,和身边之人说着体己话。
“是啊,不过好在那挨千刀的狄人也遭了报应,听说国君在齐国的帮助下,终于打败了狄人,很是收复了一些地方。”大婶也八卦着自己听到的消息。
“真的?那国君什么时候能派兵去收复我们那儿啊,让我们也能回家,在外漂泊太久了可真想家乡。”少妇说着,引出了她的些许愁情,有些伤感。
“那可说不好啊,齐国不帮忙,光靠咱们的卫国兵,估计可悬,不然早两年也不会输的那么惨了。
要我说啊,这黑山不也挺好的嘛,何必非要想家。主君给咱们分田地,又教咱们耕作之法,而且家里有丁壮的,无论是当兵还是做工还都有禄米可拿,每个人都能吃饱咯。”大婶笑呵呵开导着。
“是啊,大婶子你说的对,能吃饱比啥都强。关键是不用去应付之前那些永远服不完的劳役、兵役,早些年就是在役上死了也是白死。”
“谁说不是呢,还是现在好。”大婶赞同地点头说道。
“翠红、刘婶正忙着呢?”迎面走来一人,看她穿着颇为体面,而且衣服上所绘禽兽颇有威仪。
“呦,这不是咱们的女乡宰来了嘛,来来来,快坐,快坐。”大婶赶往起身让出一坐,招呼着女乡宰看座。
“不了,我还有事要忙呢,我今天过来就是通知下大家。”女乡宰摆手拒绝了好意。
“今年一年大家都辛苦了,所以主君要在黑山的石城邑中办了个叫什么‘联欢晚会’的,请了戏班子、杂耍等,给大家热闹热闹,放松放松。
像你们这样的军功之家,若是有闲,都可以前去凑个热闹。一般的小民可就难了,毕竟算上石城邑以及外八寨,人员实在太多,所以这算是对军功之家的一个照顾。”
女乡宰带着笑颜,热情洋溢地给二人介绍着。
“那感情好啊,有免费大戏看,傻子才不去看呢。主君有心了,乡宰你放心,咱们一定去。你刘婶我啊最爱凑热闹了,呵呵……”刘婶满口答应下来。
“行,那你们忙着吧,我还要去通知一下家呢。”女乡宰招呼完了二人,便向下家军属之家走去。
等陪着笑脸把女乡宰给送走了,两人八卦的嘴脸则又开始了,甚至评论起女乡宰来。
“瞧见没,神气不。”刘婶望着背影,对着她指指点点地说道,
“听说这衣裳,可是用齐国商人那买的齐国上好的纨布,做成的统一官服。这一套可值不少钱呢,可比咱身上这扎人的粗布麻衣要舒适多了。”
“是神气!不过你说自古这女主外男主内,她比她家那口子强上这么多,她男人能受得了不?”少妇翠红对着刘婶念叨着,眼里却透漏出羡慕的目光。
“有啥受不了的,每月都能往家领回那么多禄米和铁钱,一个女的都抵好几个男的了,这样的娘子谁不要啊。要我说就是她再找个小的,我估计都不难,哈哈……”刘婶一把年纪,却最能说些荤的素的。
“那她屋里放两个男人不得打起来啊……”
二人聊着这等闲篇往后可就越发不正经了。
黑山一邑八寨,女多男少,于正特别优容,在年底的考核评比之中,特别命布政司提拔了一正三副四位女乡宰,这在黑山上可好是引发了一场非议。
有的家臣埋怨刚刚上位接替计察,担任布政司主官的端木容只知道阿谀主君,不知规劝,致使牝鸡司晨。端木容心中也暗暗叫苦,可作为属下,还是帮着于正抗下了大部分的非议之词,乖乖做了替罪羊。
……
于正今天在自己的城主府内召开了今年的最后一次家臣会议。
家臣之中又多出了一位,便是特别提拔的卧牛寨女乡宰。于正本有心将她收为家臣,正式提拔为“士”,只是考虑到此时的礼教和家臣们的反对意见,这才决定缓缓图之。
今日先是以商讨‘联欢会’之名,让她出席旁听,先让其他家臣们适应起来再说,之后再找机会正式收录。
女乡宰牛爱花此刻虽敬陪末座,有职无爵,但心中仍是非常感激和满意的。她看到了一条不同于一般妇女相夫教子、整日困顿于家中的康庄大道。虽然此路必然要遭受巨大非议,但她仍心生向往。
此刻,牛爱花正认真着听着家臣们的发言,不时也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记上几笔。归功于“干部扫盲培训班”的大力开展,如今她也算是半个文化人了。
“元锐,你来说说。”
前面的家臣都说得差不多了,于正又点了礼宾司主官元锐的名,牛爱花赶忙把眼光看过去。
“启禀主君,臣此次的楚丘之旅非常成功,圆满地完成了亲善卫廷的目的。
尤其是主君的《定之方中》一诗文采斐然,甚得国君的喜欢,几位大夫也是夸赞连连。有主君一诗,此行确实襄助不少。”
元锐出使了一趟卫国,奉于正之命,给国君和石、宁二位上卿大夫送去正朔节礼。
“石祁子大夫还私下把我叫到一旁,嘱咐我说,主君借诗来主动修好国君之举,比多少礼物都有用。传扬出去对国君的名声最为有利,正是国君迫切需要的。”
于正听完此话脸微微一红,毕竟他是从《诗经》中抄来的此诗,赢得众人的夸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于正赶忙出言转移话题“此次出使,卫国朝堂可还有其它事情值得汇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