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六章 北邦有事,探华夏之太古见,金声子,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日日唠叨无聊的小轩辕被小荷曲天天嘲笑。
得了空心里惴惴不安的胖子终于隔了好几天后,按捺不住又跑来看小轩辕的伤势,结果看到这小子挺滋润的躺在前厅跟小荷曲聊天,才放下心来。
临了送给小轩辕一把镶嵌了黄玉的短剑,本来就是用来拍马屁想让小轩辕别告诉别人事情始末而用,而且他粗手粗脚的哪里会做东西,让工匠给自己特制的。
看着小轩辕一边挂着断胳膊一边挥舞着短剑在屋里跳来跳去,觉着这小子一会又得把自己绊倒,再摔一跤必定终身残疾!
这次可不关我的事,急忙逃走,还不忘又厚脸皮的顺走了小朱襄一罐新茶。
一边走一边闻着罐里的茶香,心里盘算着待会去羊圈那边挤点羊奶,看看能不能弄出奶茶来。
人家现代小姑娘都喜欢喝奶茶,走在路上都嘬两口,这要是自己成功弄出奶茶来,丰拉一定特别开心。
想着能逗老婆喜欢心里就特别高兴,而且说不定又能成为风靡宛丘的新鲜事物,这脚下就快了起来。
一脸喜气还没来得及进屋,门口的守备急急的迎了上来,听说伏羲传唤。
心想这伏羲平时也很少找自己啊,怎么今天这么急呢?
小心翼翼的让守备把茶罐给自己带回屋里,转身急忙向王宫走去。
王宫大殿内小朱襄、昊英、阴康赫然在列,就连自共工外出挖运河后,日理万机代劳“上相”政务的“中官”黄龙氏也在。
看着就连断了胳膊的小轩辕也坐在小朱襄身旁,迟疑的胖子在伏羲的招手中拖鞋进殿坐到地上。
看起来不是专门找自己,而是一次临时“高层会议”。
会议刚开始不久,胖子没有听见开头,为了向他和众人说明情况,得到伏羲点头后昊英重新起头。
“时北有夷,北王陆弗堪,请王羲扶。(北方有蛮夷出没,北王粟陆的抵抗很是艰难,特别来向伏羲请宛丘援兵。)”
我中华真是得来不易,泱泱万年多少天灾啊!
这边有蚩尤潜伏韬光,那边南王赫胥又陷阴谋,西邦新城大庭伸手要人壮大部族,而原本固守的北邦,不知何时蛮夷又成了气候,开始向中原侵入。
“北邑壮贯,点解弗持?(北邦在以夏邑为中心,粟陆的经营中,一直都是强大的力量,怎么会对区区北方蛮夷无法抵抗?)”中官黄龙氏替大家提出了共同的疑问。
“诚也。北王陆尽善焉,何以堪之?(对啊。北王粟陆一向善于经营,怎么会到这样的地步?)”阴康边附和边看向伏羲。
这边伏羲只是听大家说,并不言语,昊英接过话头,“尝悉时,我亦虑同。切,如弗堪,以王陆之壮,断弗请丘。(最初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和大家的反应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不是真的难以抵抗,以粟陆的性格和能力,绝对不会轻易向宛丘求援的。)”
见大家只是讨论事情缘由,看着伏羲渐渐锁起了眉头,小朱襄示意大家停下困惑,“夷至,却也。弗论也。却咩扶以先。(北夷犯患,这件事已经是确认的了。不用我们在这里讨论事发缘由。我们只需要确定,用什么方式来帮北王粟陆解除蛮夷侵入。)”
听小朱襄这么说,大家都安静了下来,这才是解决问题的人。
全程断臂把胳膊吊在胸前的小轩辕只是不断转头看着发言的人,看起来他只是来学习“军事会议”的,而不是参与者。
看着他佩服的盯着自己同样年幼的哥哥,伏羲暗暗一笑。
“北夷戊共几何?(来犯的北部蛮夷数量有多少?)”
在小朱襄的提示下,会议才进入正题,伏羲终于问出了第一句话。
昊英重新将北王粟陆送来的那片刻着“求救函”的木片拿了起来。
顺嘴说一句,随着文字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开始出现刻在竹板和木块上的“书信”了,这并不是代表“龟甲”和“兽骨”不再成为“书本”。
恰恰相反!作为重要的记录“龟甲”和“兽骨”的等级极高,而且便于长期保存,还是重要的书写存件。
但对于紧急文书等不需要长期保存的临时书信,为了速度和效率,直接在竹板和木片上刻写是为了更快传递信息。
这一点只能从对上古人的行为和信息沟通进行判断,以及对后期“竹简、木椟”的演变做推论,而实物经过成千上万年已经几乎不可能被发现了。
如果能够发现,哪怕已经碳化,都将会是震惊世界的!
“弗详。繁日无断,日夜无息,尝廿、卅万戊。(具体的不得知。但北王粟陆表示,北夷此番入侵,连日不断袭扰,而且白天黑夜都不停歇,以他的判断,恐怕至少有二、三十万兵马。)”
这还得了!
宛丘全民也不过三十余万人,即便集合全体战备力量也不过十几万兵士,马匹也才千余匹。
因为城池扩张不利于防守,而且人口过于众多是极大的负担,早就不再追求人口的宛丘,这些年并没有再极力发展城邦人口。
就算集合各分封诸王,那其他领地的安全该怎么办?
难道要举全华羲族之力,打这一场可能断绝后路的仗吗?
和刚才等候伏羲发言的安静不同,在昊英说完数字之后,所有人都沉默了起来。
还是伏羲表情没有任何波澜,“陆惊也。邑共戊几何?(这是粟陆受惊后夸张了。如今夏邑还有多少人马?)”
“弗谓。尝八万者。(信里没有说。但上次对各邦统计最新一次的记录,八万人马是有的。)”
“哧。”伏羲撇出一声不屑。“北戊重达,陆堪尽。渥甚。(北邦有如此重兵存在,粟陆却惊慌至此。看来这些年只顾养尊处优了。)”
曾几何时,北王粟陆一直是华羲族人的楷模,英年俊才。年纪轻轻就被分封为王,独霸北方!
无论是对北方蛮夷的零星骚扰都游刃有余,甚至还以区区五千重兵就帮助解围了西邦之困,如今却落得要低下高昂的头,灰头土脸向都城求救的局面。
伏羲对他确实产生了失望的情绪,尤其是责怪他不思进取的态度。
熟悉前面章回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伏羲没有错怪粟陆。
自从在北邦安定下来,并且建立了强大的势力后,粟陆确实在如何安邦固本方面很下心思,但对开疆辟土不是那么在意。
其实从他的考虑来说并没有大错,一方面北邦唯我独尊,没有能够挑战自己的存在;
另一方面自己的人口也需要休养生息,人都是生老病死,没有一直生而不死的。
而北方地域广阔,部落繁多,尤其是有天险黄河阻隔,更多原始的蛮夷部落只能“望洋兴叹”。
作为“大王”,以优先发展本部民生,让人民过上富足的日子这想法并没错。
但错就错在,他一直固守,而忽略了对方虽然是原始族群,但也是“人”!
既然是“人”,就会有争斗、有交葛、有融合。
自古以来北部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从来都是“厚积薄发”的,但这样的经验,在没有《二十四史》之前,同样是上古人的粟陆是无从知晓的。
即便已经是“人中龙凤”,但对潜在的危机意识不足。
这就像是一个“集团公司”,本着自己天大地大,就不把万千小公司放在眼里,等到有一天万千小公司经过股份合并后,触不及防中突如起来成为最可怕的力量,足以毁灭自己一样。
在华羲族全面发展的这些年中,对北邦力量有足够体验的前提下,黄河北部的各原始部落一直在互相争斗,抢夺人口和资源。
在一位青年领袖“孩汗”的带领下,纵横于今“河北”、“山西”等地,发展出一个强大的纯以军力制霸的北方力量。
我们今天不得而知原本“河北”、“山西”也属于中华内地的区域,在上古时期是怎样的存在。
但这个名字中有“汗”的青年,是否将会影响未来北部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意识,而最终将“汗”作为最高领袖独享的称谓?
光是念出“孩汗”这两个字的发音,就显得那么粗犷而彪悍!
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威风夺面而来!
我努力写,希望你们喜欢。
【作者题外话】感激投票,我很珍惜。
<sript><sript>
<sript><sript>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